冶金工業是國民經濟與國防建設的重要基礎原材料產業,代表著國家工業化發展的水平,是實現制造強國的重要支撐。對大型冶金企業而言,引進數智化技術,提升管理、優化供應鏈、推進智能生產、完成轉型升級,不僅是助力國家新舊動能轉換的必由之路,也是契合更加嚴格的安全環保能源政策,逐步轉向更為高效、環保、節能的發展模式的內在要求。
用友精耕鋼鐵冶金行業30余年,面向冶金行業提供集營銷、市場、方案、產品、交付等于一身的行業化產品和解決方案,深度服務冶金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已服務34%的鋼鐵行業百強企業和52%的有色金屬行業50強企業。
鞍鋼集團在財務共享、廢鋼判級等方面與用友全面合作,共同推進數智創新的案例,不僅成為了這家粗鋼產能排名國內第二、世界第三的百年企業商業創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為整個鋼鐵冶金行業的新舊動能轉變、創新變革樹立了一個成功的標桿,并貢獻了諸多成熟經驗。
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新中國鋼鐵工業的搖籃、雷鋒同志奮斗過的企業……提到鞍鋼集團,人們總能想到它身上一連串沉甸甸的榮譽稱號。
作為中央直管的國有大型企業,鞍鋼集團是新中國第一個恢復建設的大型鋼鐵聯合企業,也是最早建成的鋼鐵生產基地。新中國成立初期,鞍鋼集團的鋼材產量一度占據全國三分之二左右,創造了鋼鐵工業無數個“第一”——新中國第一爐鋼水、第一根鋼軌、第一根無縫鋼管,為國家的經濟建設和鋼鐵事業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
近年來,面對風起云涌的數字產業,鞍鋼集團將數智化視為新一輪鋼鐵工業革命的核心競爭力,充分發揮海量數據和豐富應用場景的優勢,持續推進數字化、智能化建設。他們握指成拳、重點攻堅,不但降低了生產制造成本,提高了全要素生產效率和經營管理水平,推進“數字鞍鋼”建設。
作為鞍鋼集團數智化的親歷者、參與者和陪伴者,用友從2017年開始參與鞍鋼集團財務數智化轉型和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在取得顯著成效的背景下,而后又深度參與了鞍鋼智能商旅平臺、廢鋼判級、采購數智化轉型等項目,見證了鞍鋼數智化的每一次進步和飛躍。
為這樣的鋼鐵“巨無霸”提供數智服務,用友所肩負的壓力與責任顯得尤為重大。不過,他們勇敢迎戰、勇于挑戰,憑借卓越的產品力、創新能力和高品質的服務展現了其獨特的價值,深得鞍鋼集團的信賴。
鞍鋼集團攜手用友積極推進數實融合,為鋼鐵“智”造和傳統冶金行業的高質量發展創造了諸多領先實踐。更重要的是,用友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數智化軟件與服務提供商,在加速推進產業升級和攻堅“世界一流”鋼鐵企業的進程中,全力以赴助力鞍鋼集團樹立“數智”鋼鐵脊梁,激發共和國“長子”的使命與擔當!
1+N板塊的財務創新實踐
通過共享平臺建設,鞍鋼集團實現了會計核算由電算化到信息化的全面升級。該平臺已覆蓋23萬人、300多戶法人單位,線上審批220萬次,人效提升了150小時/月,票據流轉效率提高5天,資金收益率增加10%,全年線上處理單據量達到82萬筆。
2010年5月,鞍山鋼鐵集團和攀鋼集團聯合重組,“鞍鋼集團”正式掛牌營業。
重組后的鞍鋼集團以發展戰略為導向,全面啟動組織機構改革工作。集團整合了礦業資源、不銹鋼、工程技術、綜合實業、信息產業、國際貿易、金融等板塊,全新構建了“區域+板塊”的戰略管控型組織架構,以及“2+8”的戰略管控模式。
隨著鋼鐵冶金行業競爭日益加劇,建立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已成為大型集團企業財務轉型的必經之路。這也是自“十三五”以來,國資委、財政部對大型中央企業的一致要求。在此背景下,鞍鋼集團在2016年6月1日成立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籌備組,開始了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建設。
建設財務共享服務中心的首要任務,是要打造財務共享平臺。
結合鞍鋼集團提出的“2+8”戰略管控模式,籌備組經過了長達五個月的論證和考察,最終確定了財務共享平臺建設的“四個方面”,即明確未來財務管理體系建設方向、優化財務資源配置、強化集團財務管控、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從而實現核算流程標準化、操作平臺統一化、會計制度規范化、財務管理價值化。
在“四個方面”中,每一項都有具體的工作分解。比如,針對于強化集團財務管控,就是要全面完善業務流程操作規范、管理制度、組織架構保障等,降低一線信息傳遞失真率,提升財務管控能力,有效降低運營風險;針對于有效提升財務管理效率,就是打造流程、平臺的規范化、標準化、統一化,推動集團財務管理由傳統的“集分權”混合管理模式,升級為追求企業價值最大化的成熟價值管理模式。
在整個企業服務領域中,用友顯然是最適合滿足鞍鋼集團需求的企業。
用友自1988年創立以來,就始終專注于信息技術在企業與公共組織的應用。用友在公司發展的1.0時期,通過普及財務軟件服務超過40萬家企事業單位的會計電算化,成為了中國最大的財務軟件公司,在2.0時期通過普及ERP(企業管理軟件),服務超過200萬家企業的信息化,成為了亞太最大、全球前10的ERP軟件提供商。
隨著云與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用友全面升級進入3.0階段,致力于通過普及全球領先的數智商業創新平臺——用友BIP,服務超過千萬家企業的數智化,并成為全球領先 (TOP 3) 的企業云服務與軟件提供商。
用友 BIP (Business Innovation Platform),是用友采用新一代信息技術,按照云原生、元數據驅動、中臺化和數用分離的架構設計,涵蓋平臺服務、應用服務、業務服務與數據服務等形態,集工具、能力和資源服務為一體,服務企業與產業商業創新的平臺型、生態化的云服務群。用友 BIP 具有數字化、智能化、高彈性、安全可信、平臺化、生態化、全球化和社會化八大特性,是企業通過數智化實現商業創新發展的使能平臺。
用友BIP在平臺技術與應用架構(如今已包含業界首個企業服務大模型-YonGPT)、領域服務、大規模生態體系三個層面,實現全面突破,達到全球領先水平,覆蓋財務、人力、供應鏈、采購、制造、營銷、研發、項目、資產、協同十大領域,提供了覆蓋企業業務和管理主要領域融合一體的應用,是目前全球領域覆蓋最多的企業應用服務群。
財務不僅是用友35年前起家和最早專注的領域,也是用友客戶基礎最大、知識和經驗積累最多的領域,還是用友BIP覆蓋的最核心領域之一。用友BIP財務云采用大智物移云的技術,基于事項法會計理論,以業務事項為基礎,以事項會計、智能財務、精準稅務、敏捷財資為核心理念,構建財務會計、管理會計、稅務服務、費控服務、全球司庫、企業績效、電子檔案服務、共享服務的全新一代財務體系,打造具備實時、智能、精細、多維、可視、生態的全球領先企業數智化財務云服務平臺,助力企業財務數智化轉型。
因此,鞍鋼集團與用友共同開創了“財務共享平臺”,為企業發展揭開了嶄新的篇章。
財務共享平臺共分為四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在2017年,雙方基于用友BIP財務云,搭建了鞍鋼集團統一的核算系統,完成集團非集成業務單位的核算系統全面替換
2.第二個階段是2018至2019年,也就是財務共享中心的核心建設期,要實現集中處理企業報賬核算業務
3.第三個階段是2020年,雙方建設了中央賬務倉和合并報表模塊,實現鞍鋼集團“一本賬”,且通過一個平臺實現全集團合并報表
4.第四個階段是2021年,項目組對集團旗下上市公司——鞍鋼股份的SAP核算系統進行全面替換
在每一個發展階段,鞍鋼集團面臨諸多任務,而用友始終如一地提供深度服務和全程支持。這也不足為奇,因為用友的核心理念始終是“用戶之友、持續創新、專業奮斗”,其中包括傾聽客戶-設身處地,贏得信賴-長期合作,以及成就客戶-超越預期。在用友看來,客戶愿望/深度需求是技術和產品發展的終極源泉,是企業戰略發展方向的不二法門。
雖然從合作開始,就面臨著鞍鋼集團規模大、產業鏈條全、行業多、地區分散、信息化程度參差不齊、多行業ERP系統共存等復雜局面,但用友卻持續發揮了在財務數智化領域無可比擬的優勢,為鞍鋼集團不斷輸出高質量的產品和服務。
在流程和規則梳理階段,用友專家團隊幫助客戶梳理了全集團業務審批流程1421個,其中集團級流程511個、組織級流程910個,讓流程固化、透明、簡捷,明確審批責任、審批權限。
在系統規劃階段,用友顧問團隊為財務共享平臺專屬定制了多種能力,如全流程精細化的資金計劃管理、現金流量月預算控制、資金平衡和放行、合同控制、銀企直連、電子檔案等。
在系統建設階段,用友實施團隊首先幫助鞍鋼集團打造了統一核算系統,實現了集團會計核算工作的統一、規范,幫助企業能夠快速適應機構改革、產業擴張,保障成員單位會計核算與改革發展相適應;其次打造了財務共享平臺,幫助企業構建了全業務單據處理體系、業務編碼體系、審批流程體系、工作流程體系、自動化會計賬務處理規則等能力,讓他們可以統一、規范、高效的處理會計核算業務;第三完成了中央賬務倉系統的建設,實現了與集團內所有7套核算系統的數據收集接口,完成全集團財務核算數據歸集與集中。同時,通過提供數據分析功能,幫助鞍鋼集團挖掘財務大數據,實現集團內部往來對賬與差異分析。
除功能外,用友利用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契機,推動鞍鋼集團多業務系統的協同,包括8個集團級業務系統、4個異構核算系統、礦業公司3個業務系統、鞍鋼股份SAP系統和物流系統等。
目前,此項目早已進入后期運維階段。據統計,有了用友協助建設的財務共享平臺,鞍鋼集團的費用成本整體節約6%,為營業利潤的提升貢獻20%;核算效率明顯提升、人員優化效果逐步顯現,各單位共減少152人,減少比例為7%;原需用3-5天時間編制的各種會計報表,現可在10分鐘內完成全部70張報表;此外,審批流程也由原來的12級審批優化為5級審批,工作效率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數智化戰場上,有我在!
用友在財務核算信息化建設領域具有非常強的專業技術能力,從而保證了雙方合作項目的高質量交付。這也是雙方能夠持續攜手合作的根本原因。
在數字中國建設的時代背景下,鞍鋼集團與用友攜手多年,在財務共享中心的數字化、智能化建設方面完成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實踐。在前期經驗的基礎上,雙方還繼續開展與集團層面管理系統和子企業業務系統的集成,加快整體財務數智化升級。
回溯過往,這趟數智化旅程可謂風云變幻。無論是客戶的團隊還是用友的專家,大家均緊密地團結一心,猶如狂風中的沖鋒戰士,懷揣堅韌不拔的意志,在數字化的戰場上勇往直前,終于收獲了項目的輝煌勝利。
建立統一核算體系以后,企業財務數據的精細化、標準化和規范化程度都得到很大提升,在強化管控、防范風險等方面也取得一定成效。
鞍鋼認為,與用友在財務信息化建設的合作,讓鞍鋼集團建成了新型的集成化、標準化、流程化的財務核算體系,實現財務信息的公開、透明和共享,推動財務管理轉型升級。尤其是財務共享中心的建立,將財務職能大大前移,一方面為前端業務提供更有針對性的服務與支持,讓風險控制在經營環節開展,另一方面也為后臺的財務決策提供更有價值的報告。可以說,財務共享平臺的成立,對鞍鋼集團的發展具有無可替代的價值。
用友則表示,作為中國最大的高端鋼鐵企業、世界上最大的鋼鐵公司之一,鞍鋼集團具有全組織、全業務、多行業、多異構核算系統、高度集成的特點,而財務共享平臺的成功建設,標志著是鞍鋼集團信息化的建成,也為央國企財務共享及數智化轉型樹立了標桿。
更加難能可貴的是,在項目層層深入的過程中,雙方懷著同一個合作理念,以共贏之愿景,鐫刻共創之初心,將“共創共贏”深刻融入到項目中,構建了產業創新的新格局。
由于鞍鋼是第一個在集團層面實現全核算業務上線共享平臺的中央企業,用友在標準化產品基礎上,進行了很多個性化開發,以適應客戶的財務核算要求。特別是在總賬業務共享、資金計劃管控、合同付款控制、多系統集成、中央賬務倉等業務領域開展的共創,不但滿足了客戶的諸多復雜需求,也促進了用友財務共享產品走向成熟。
事實也正是如此。要打造行業標桿項目,整個項目組勢必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在那段時間里,用友實施團隊一方面要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相當于為鞍鋼集團重新搭建一個嶄新的平臺,另一方面也借此機會,完善用友BIP的功能和場景。
用友專家團隊清晰地記得,當年,用友成立了60余人的龐大項目組,僅集團開發人員、專家就十余人,再加上分公司的實施人員和技術工程師,他們以超豪華的陣容助力鞍鋼財務共享平臺的建設。“當時,最大的困難就是實現用友BIP與SAP系統的深度集成。這項工作不僅開發難度大,而且需要大量復雜的聯調測試,這使得客戶與我們都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其實,這個功能說起來很簡單,就是針對鞍鋼旗下的礦業公司,將其SAP系統與集團財務共享平臺打通,進行全面的數據集成,最后實現在集團操作,而分公司的系統可自動完成的場景,但實現起來卻非常難。“最大的實施難點不在于技術,而是業務邏輯的差異。比如,原有SAP的核銷對應著用友BIP的清賬,但二者設計邏輯完全不同。在集成的過程中,從設計方案、開發、測試到最終的部署,前前后后用了至少半年,項目組克服了多重困難,最終實現異構核算系統單位的共享業務上線應用。”
鞍鋼集團內部一位參與了項目的員工說,那三年,感觸最深的就是用友實施團隊的敬業精神和專業能力,令人非常欽佩。多少個日日夜夜,用友實施團隊幾乎每天都是加班到深夜,財務共享中心的燈,永遠是最晚熄滅的。特別是幾位頂尖業務專家,更是放棄很多節假日休息時間,與共享中心業務人員一同加班奮戰,保障項目的順利實施。
“用友即‘用戶之友’,這一次合作充分體現了這種精神。感謝的話太多太多,但仍不能表達我們對用友總部和鋼鐵冶金事業部領導的認可。在項目建設過程中,項目組長時間駐守在一線,兢兢業業、無私付出,沒有一句怨言。他們對鞍鋼財務共享項目的關注與支持,以及遠程支持專家的辛勤付出,是項目得以成功的最大保障。”他說。
客戶的肯定,是激勵也是動力。這讓用友團隊信心倍增,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投入到后續的工作中。
為每一塊廢鋼賦予價值
都知道鞍鋼集團是“共和國鋼鐵工業的長子”,但其實它的榮譽還不止于此,它還是中國首批“創新型企業”,以及中國首家具有成套技術輸出能力的鋼鐵企業。鞍鋼集團對于創新孜孜不倦的追求,不僅體現在產品和核心技術攻關層面,同時也體現在場景和應用創新層面。
鞍鋼廢鋼資源(鞍山)有限公司(簡稱“鞍鋼廢鋼”)是以廢鋼回收、加工、銷售為主業的混合所有制制造企業。與其他廢鋼企業一樣,鞍鋼廢鋼公司同樣希望借助數智化的力量,助力集團經營、管理。鞍鋼廢鋼已被正式列入集團第三極產業,重點打造、重點發展。因為,鞍鋼廢鋼的持續建設,能夠保障鞍鋼主業廢鋼資源安全,實現價格壓艙石、質量穩定器、資源掌控力三大功能。
從國家視角來看,廢鋼是“雙碳”重要的節能環保材料,多用1噸廢鋼可減少約1.6噸碳排放,因此也被上升至戰略資源高度,成為鋼鐵產業中的新興行業。借助數智化進行廢鋼智能判級被看作是綠色創收的抓手,也被鞍鋼廢鋼列為“智慧廢鋼”建設中的重要一環。
廢鋼判級的智能化,與其他場景的數智化轉型如出一轍,即從主觀轉向客觀,實現數據判定;打通各系統間信息孤島,實現數據驅動;讓機器代替人工,提升人身安全。
為了實現這個目標, 2021年8月,鞍鋼廢鋼開啟了“智慧廢鋼”建設的第一步,即通過深入調研,引入廢鋼智能判級服務商,共同打造廢鋼全產業鏈智能數字化平臺。
用友作為全球領先的企業數智化軟件與服務提供商,服務了數以幾百萬計企業的數智化轉型,其中65%是制造企業。為了解決廢鋼判級問題,助力鋼鐵企業更好滿足生產需求、提升廢鋼比、減少碳排放,用友基于豐富的經驗積累和先進的智能化技術,于2021年推出了用友BIP廢鋼智能判級產品,在判級準確性、產品成熟性和場景多樣性方面都達到行業領先水平。
沒有懸念,鞍鋼集團選擇了用友BIP廢鋼智能判級系統,繼財務共享平臺之后,再次與用友展開合作。
鞍鋼之所以與老朋友再次攜手,源于用友在廢鋼判級領域的領先性。這體現在三個方面:
第一,用友BIP廢鋼智能判級具備行業最為領先的單體實例分割算法
第二,用友具備豐富的成功案例,可實現計量、判級、結算全面一體化上線
第三,系統可快速部署
用友又一次讓鞍鋼折服。就這樣,得益于用友專業的產品,以及豐富的“中重廢”廢鋼智能判級成功案例,鞍鋼廢鋼在短短兩個月里便實現了系統建設,并在朝陽分公司上線。
隨后,雙方又經歷了半年時間,將該系統在鞍山基地成功上線。然后,項目組又創造了歷時23天快速攻堅的奇跡,在鞍鋼廢鋼合作的首家衛星基地——沈陽城市資源循環利用科技有限公司正式上線驗收,實現了對廢鋼卸料以及打包壓塊的全鏈條智能管控。緊接著是大連基地、哈爾濱基地……這些項目均從效率、成本、溯源以及安全等多個層面為“智慧廢鋼”建設注入新能量。
從技術的角度來說,有了AI加持的廢鋼智能判級系統,讓用友為每一塊廢鋼都賦予了價值。而從應用的角度來說,用友為鞍鋼廢鋼打造了兩個重要的場景——中重型、輕薄料廢鋼智能分級,以及打包壓塊廢鋼智能分級,它們發揮了重要的作用。
先說第一個場景。鞍鋼廢鋼公司廢鋼智能判級可實現對中重型、輕薄料的料型、厚度和細類的精確識別,對每個單體實現像素級分割,自動計算出每種料型的重量百分比,已累計判級6000余輛車次。與此同時,廢鋼智能判級系統已實現對滅火器、氣包、厚壁封閉物、煤氣罐、氧氣瓶、法蘭閥門等26大類危險物的精準識別,積累識別各類危險物6萬多個,識別準確率達92%以上。
“自2021年10月一期項目上線以來,鞍鋼廢鋼智能判級已走在了行業前列。在干凈整潔的廢鋼智能判級大廳,一個人可以同時實現對多個點的卸料判級,實現廢鋼判級業務流程的重塑,不僅提升了企業管理的規范化和先進性水平,大幅改善員工工作環境,而且取得了肉眼可見的效果。”一位廢鋼驗質人員發自內心地說。
再說第二個場景。打包壓塊內部摻雜、摻假一直是行業智能驗質的一大難題。為了解決鋼鐵企業采購廢鋼打包壓塊面臨的痛點,提高鋼廠優質廢鋼打包塊的保產保供能力,鞍鋼廢鋼公司與用友合作,提出從源頭開始解決打包壓塊質量的建議。雙方基于機器視覺技術,結合圖像采集、自動拍照、深度學習等多種先進技術,采用基于卷積神經網絡的深度學習算法,構建了精準壓塊識別模型,開發了基于機器視覺的廢鋼智能打包系統。
目前,用友BIP廢鋼智能判級系統已獲得發明專利,并在鞍鋼廢鋼公司完成了上線。據統計,用友BIP廢鋼智能判級系統后,鞍鋼的廢鋼報警物識別準確性達到90%以上,累計實現5000余個壓塊的智能判級。在項目推廣的過程中,項目組已在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等輕薄料富集區域 14 家衛星基地實現了技術輸出。
如今,鞍鋼廢鋼公司已完成了“智慧廢鋼”數智化項目的核心建設,打造了廢鋼從采購訂單、供應商配貨預報、計量無人值守到智能判級、智能打包驗質、結算全面的數據線上一體化流程,打破了原有信息壁壘,實現了廢鋼業務全面線上化和智能化,大幅度提升了服務客戶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通過攜手用友BIP共同建設廢鋼智能判級、驗質及預警系統,鞍鋼廢鋼公司實現了廢鋼驗質判級的智能化,精準判定廢鋼料型,實現科學扣雜及封閉物預警,做到了廢鋼檢驗公平公正、精準高效、上下游互聯互通,并打造了陽光驗質平臺,規避了經營安全和廉潔風險。
未來,鞍鋼廢鋼公司將依托用友BIP廢鋼智能判級,以鞍山本部數智化建設為基礎,將項目成果規模化復制,并充分利用已申報的國家發明專利,與用友戰略合作,實現技術對外輸出。
共同逐夢“世界一流”
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鞍鋼集團在推進自動化、信息化、數字化、智慧化建設方面按下了“快進鍵”,加快推進“數字蝶變”,賦能集團整體轉型升級。
2023年,是鞍鋼集團加快建設世界一流企業的起步之年。他們將把“數字鞍鋼”建設作為關鍵舉措,堅定不移走好數智化轉型之路,加快推進建設成果移植共享,確保取得更大的實效。
過去,用友見證和參與了鞍鋼集團財務共享中心建設、廢鋼判級等,雙方強強聯合、攜手共贏,取得的成績值得肯定和推廣。
未來,雙方仍將以數智化轉型為主線,以降本增效為導向,深入挖掘各業務領域應用場景,不斷加快數字技術與生產經營的相互融合,扎實推進數智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