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7日晚,麥迪科技(603990)披露2023年半年報。公告顯示,上半年得益于下游醫院醫療信息化建設需求增加,拉動公司醫療信息化板塊收入提升,報告期內實現營業總收入1.53億元,同比增長7.32%;另由于公司新戰略的推進,新能源光伏新業務開展前期投入較大,報告期內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較上年同期減少7794.39萬元。
今年開年,皓祥控股成為麥迪科技第一大股東,公司實控人變更為綿陽市國資。引入國資股東后,麥迪科技依托控股股東資金實力及資源整合方面的優勢,把握行業發展機遇,瞄準新能源光伏行業拓寬主營業務范圍,以期尋求新的業績增長點。
光伏電池項目落地綿陽,產品已陸續開展銷售工作
據了解,光伏產業是綿陽7個百億級制造業項目之一,以電池片制造為核心,目前政府正積極引入新能源上下游產業鏈項目并開展深度合作,后續將進一步推動光伏全產業鏈“上中下游”一體化發展,力爭2025年,在光儲產業上下游配套基本齊備,建成國內外具有影響力的光儲產業新高地。
在國家政策和發展戰略的支持下,麥迪科技火速推進新業務的落地。今年2月,公司全資子公司炘皓新能源與綿陽市安州區人民政府簽訂了《項目投資協議書》,建設年產9GW高效單晶電池智能工廠項目,計劃總投資約18.62億元。
公告顯示,截至6月底,該光伏電池項目已基本建設完成,生產、運營、管理人員等員工約1400人已到崗,處于設備調試、產能爬坡、試生產階段。截止目前,約有4GW產線正式投產,所生產產品的平均效率超過25.2%,平均良率超過91%。同時,公司與主流組件大廠建立了溝通合作機制,產品已開始送樣檢測工作,并陸續開展銷售工作。
N型電池前景廣闊,力爭取得技術與成本領先優勢
近年來,光伏行業一直被視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計,2023年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為280-330GW,中國光伏新增裝機量為95-120GW。國家能源局《2023年能源工作指導意見》提出,2023風電光伏新增裝機達到1.6億千瓦,將繼續創歷史新高。
而光伏電池片作為光伏組件中的核心部分,直接決定了光伏發電效率及功率,對下游光伏電站發電的度電成本有著重大影響。2022年P型PERC電池仍然是市場上的主流技術,但其轉換效率逼近理論極限24.5%,且未來降本空間有限。
隨著光伏太陽能電池技術的不斷發展,除PERC電池外,TOPCon、HJT以及IBC等N型電池技術百花齊放,光伏電池技術正在迎來變革。N型電池轉換效率的理論極限在28%以上,較PERC電池有較大提升,光伏電池企業正不斷開展對新一代N型電池的研發探索。TOPCon電池技術與PERC電池在工藝上有較高的兼容性,更容易實現規模化,TOPCon電池的量產率也走在市場前列。根據中國光伏行業協會預測,到2025年,N型電池市場占有率將超過50%。
浙商證券研報指出,2023年至2025年為TOPCon電池擴產高峰期,預計設備行業市場規模合計為1107億元,其中2023年為359億元。隨著新技術導入及產能落地,相關設備廠商有望享受紅利增厚業績。
盡管市場前景廣闊,市場仍然不免擔心電池片出現產能過剩情況。針對此顧慮,麥迪科技近日在調研上表示,隨著硅料價格進入下行周期,有利于推動行業總體成本下降,進一步刺激行業需求增長,是下游利潤提升的有利因素。目前行業處于P型向N型迭代升級的時期,因N型技術的實際投放產能不及預期,目前N型電池供不應求。
“公司轉型投資N型電池,目前來看在市場上建設速度比較快,有機會分享行業技術進步帶來的紅利。后續公司會通過不斷地降本增效,爭取在N型電池領域技術與成本的領先優勢,獲得更強的競爭力。”麥迪科技相關負責人補充道。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