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近期組織召開了第三期現代物流智庫論壇,邀請了行業大咖和物流企業代表共同探討運價與成本難題,大家達成了一個普遍共識:當前公路貨運行業運價低迷現狀是“多因一果”造成的,車多貨少、供需失衡是根本原因,油價高漲、路橋收費高等是導火索。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中國物流學會秘書長賀登才發言時表示,當前,公路貨運市場成本與運價問題主要還是供需失衡引起的,建議做好車輛供給規范化、貨運車型標準化、路橋收費差異化、議價參考指數化、司機信用法制化、成本運價合理化等八個方面的工作。
賀登才指出,公路運價和成本問題是關系到穩增長、穩物價、穩就業,高質量發展的重大問題,引起行業普遍關心、政府高度重視,也是中物聯作為行業智庫深入研究的重點問題。賀登才和合肥維天運通旗下卡友地帶用戶運營負責人楊特發言時特別強調要關注車企“0”首付帶來較高的成本壓力,要求通過提高新購車輛首付標準,杜絕“零首付”,減緩增量資源入市進度。
國家發展改革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綜合研究室主任樊一江指出,公路貨運市場最大的特點就是市場的波動性和供需的不平衡性。影響公路貨運價格的主要原因有原油價格的上升,還有很大的原因是組織的不平衡性、時空的不平衡性等。
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肖榮娜表示,公路貨運價格呈穩中有降的態勢,總體來看是上漲比較乏力的。主要是由于近年來產業結構升級、運輸結構調整使得公路貨運的需求的增速放緩,同時貨運新軍不斷加入市場的運力,始終處于一個供大于求的局面的,這就導致了公路貨運價格基本就維持在一個比較低的水平。她建議政府完善道路貨運價格監測機制。引入最低運價的標準合理引導調控市場的供需,對不同的區域采取不同的價格。
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周志成也呼吁能夠出臺相關政策切實減輕司機經營壓力。延續貨車通行費紓困優惠政策,延續貨車車貸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合理分擔消化油價上漲成本,切實減輕司機稅收負擔,明確違法違規車輛治理時間表、路線圖,科學監管和干預疲勞駕駛行為,合理引導和調節運力供需均衡。此外,專家們還認為,加快淘汰非標車輛,禁止非法改裝車輛上路,優化存量資源,從政府層面加大對超載的管控,也是改變貨運市場供需失衡現狀的重要舉措。
不過就像物流公司代表天津獅橋國際物流有限公司王雙帥說的,“談運價要在一段時間內來談。車隊在評估成本的時候,他其實也很清楚知道在淡季的時候,其實大概就只要平著做就行。他會考慮更多的利潤從旺季里面來實現。把運價低迷的寒冬過去之后還是有一定的增長空間,會有運價的春天到來的。”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