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西證券的文化建設是‘內外兼修’,‘內’是講公司文化自身的特點,包括傳承性、體系性和創新性;‘外’是文化建設對外呈現出使命感、責任感和獲得感的文化工作成果。”華西證券副總裁、人力資源總監程華子在首屆私募行業文化建設論壇演講時介紹。
3月22日,第三屆華西證券“金華彩杯”私募實盤大賽啟動儀式暨第二屆私募大賽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辦,首屆私募行業文化建設論壇同期舉行。程華子代表華西證券就該公司在文化建設上的探索與實踐進行了分享。近年來,證券行業迎來文化建設熱潮,行業文化建設百花齊放、氣象萬千,華西證券已經走出了一條華西特色的發展之路,公司文化傳承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還提煉出了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華西十條”,并最新發布了《華西證券企業文化手冊》。
同時,程華子向與會者分享了兩個經典故事,第一個是“淋雨人”和“撐傘人”的故事,第二個是其親身經歷的從“感嘆句”到“陳述句”的故事,故事本身引人入勝,同時又令與會者深切體會到了華西證券的文化建設結出的累累碩果。
華西文化建設“內功”凸顯三大特性
華西證券的文化建設“內功”顯著,凸顯傳承性、體系性和創新性。
30多年前,華西證券在中國資本市場產生的歷史大潮中應運而生。1988年,華西證券的前身即四川證券成立,作為國內最早成立的七家證券公司之一,四川證券在成立之初就提出了“規范經營、穩健求進、服務市場、求實創新”的經營理念;2004年,合并重組不久的華西證券形成了“助你成功,共享成果”的核心價值觀。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公司戰略的推進,華西證券的使命、愿景、企業精神也逐步形成和融入,華西文化不斷地豐富、沉淀、演進、成長。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干為扶持。”程華子介紹,華西證券始終秉承著一脈相承的文化理念,與時俱進,在曲折中成長,在發展中壯大,成為全國少有的從2004年持續盈利至今的證券公司,在當前競爭異常激烈的證券行業立足,在資本市場中走出了一條華西特色的發展之路,是華西證券的企業文化,讓一代代的華西人在這30多年來,穿行探索、一路向前。
程華子在演講中介紹,華西文化傳承至今,已形成一套完整的體系,華西證券秉承“專業、敬業、高效、誠信、擔當”的企業精神,提煉形成了引領公司高質量發展的“華西十條”,以“成就價值夢想”為使命,以“助你成功,共享成果”為核心價值觀,以“成為價值驅動、極具活力和特色的全國一流證券金融服務商”為愿景,在此基礎上又形成了合規、服務、人才、創新、協同等方面的管理、經營和行為理念體系。
隨著資本市場改革的深入推進,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券商頭部效應越發明顯。華西證券的下一步如何發展?華西證券迫切地需要探索出一條特色化、差異化的發展之路。
“公司就一直在思考,要厘清公司探索前行的底層邏輯,準確抓住發展的精神內核,是不是可以通過文化建設的方式,實實在在地將文化軟實力,轉化為公司發展的硬支撐。”程華子透露了公司當時的考慮。
2021年,華西證券啟動了企業文化檢視咨詢項目。為了將文化檢視做實、做透,起到實效,公司對所有高管、部門負責人、部分基層員工進行了面對面的訪談,對所有員工開展了系統性調研,對合作伙伴、客戶等進行了訪問。
程華子向與會者分享稱,華西文化之所以能夠永葆生機、生生不息,就在于它的創新性。
使命感、責任感、獲得感
華西證券的文化建設“內外兼修”的“外”同樣有三個層面,分別是使命感、責任感、獲得感。
程華子介紹說,華西證券把在黨建引領下開展文化建設工作擺在了首要位置。
2021年,華西證券黨委經過精心謀劃,啟動了黨建文化品牌創建工作,并建立了“1+12+N”的黨建文化品牌體系。“1”是指“天府華證紅·黨建創先鋒”主品牌,將堅持黨建引領、國有券商身份、川軍能戰精神等有機地融入品牌內涵。在主品牌統籌下,華西證券的12個黨總支按照“一總支一品牌”的思路,結合各自的業務實際、地域特色等創建了12個副品牌,內容涵蓋黨建共建、廉潔從業、鄉村振興等方面,對主品牌內涵進一步細分和延展。
華西文化的“使命感”賦予了公司團隊強烈的“責任感”,這份責任感讓公司團隊始終堅持踐行國企社會責任,始終堅持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程華子透露,公司從2017年就開始設立小微企業部,目前已推薦超過2000家企業在區域性股權市場掛牌,配合四川省“五千五百”行動計劃,幫助410家企業提升規范化水平,不計成本地組織公開課、融資路演、主題沙龍等活動170余場,覆蓋4000余家中小企業。
對企業來說,人才是第一資源,對人才最重要的就是,讓他們在與企業的共同成長中獲得價值。
程華子透露,公司打造了多層次的人才發展平臺、多樣化的人才發展通道,持續通過培養培訓、內部提拔、輪崗交流等方式,培養選拔優秀人才,優化人才結構。
“淋雨人”和“撐傘人”的故事
為了讓與會者更直觀地了解華西人、更充分地感受華西文化,程華子在現場分享兩個故事,第一個是“淋雨人”和“撐傘人”的故事。
2022年10月,華西證券收到一封來自大涼山的感謝信,來信人是一位叫王天才的76歲老人。信中開門見山地提到,羅元華先生的善良與優秀離不開貴公司的培養,也離不開貴公司優秀的企業文化。
感謝信說,羅元華從2016年起資助王天才老人的外孫女讀書,了解到老人沒有戶口,羅元華又四處奔波聯系,終于在2018年為她取得了夢寐以求的戶口本。有了戶口,老人參加了新農合,領到了養老金。現在,羅元華資助的女孩已經完成學業成家立業,當地政府也正在為老人辦理低保。
程華子提到,華西證券有超過4000名員工,不少員工都在默默做著類似善舉,公司收到的感謝信也不止這一封。收到這封信,在核實信件內容的過程中,才發現,若不是這封信,很少人知道,在羅元華扶老助幼的暖心故事背后,還隱藏著一段勵志人生。
羅元華本人,因家庭貧困,早早就中斷學業在家務農。36歲之前,還沒有走出過涼山老家的大山。但是,有了一雙兒女之后的羅元華,開始為了下一代的教育而徹夜難眠。
為了給子女創造更好的學習條件,2002年,年屆不惑的羅元華懷揣800元到成都闖蕩。他的心中只有一個念頭,“哪怕同時打10份工,也要供兒女在成都上學。”
程華子稱,羅元華最艱難的時候,一天要打三份工。他在銀行當保安的過程中接觸到了我們的員工,對華西證券“助你成功,共享成果”的文化產生了向往。持之以恒的奮斗和目標堅定的學習,終于讓羅元華迎來了改變人生軌跡的機會。
2008年,42歲的羅元華考取了證券從業資格,入職華西證券成為理財經理。
2017年,51歲的羅元華通過自考取得了四川師范大學法律本科文憑。這一路走來,羅元華有太多坎坷,也正因為他吃過太多的苦,他便更見不得別人受苦。
對于幫助王天才一家的事,羅元華笑言,“這雖然是我跟客戶聊天時得知的一個消息,但既然被我知道了,華西人傳承的精神文化就不允許我袖手旁觀,我一定會盡力去幫助。”因為自己曾經淋過雨,便想要盡己所能為別人撐一把傘。
“正如感謝信中所說,一個企業的文化關乎員工的價值取向,在華西優秀企業文化的沃土滋養下,華西人的心中也必將生長出善良之花。”程華子感慨道。
“感嘆句”到“陳述句”的故事
程華子再以親歷者的身份,分享一個從“感嘆句”到“陳述句”的故事。
2022年8月17日,成都氣象臺連續第7天高溫紅色預警,體感溫度達到41.4°C。華西證券總部大樓接國家電網通知,為保民生用電,大樓每日用電量不得超過534千瓦,一旦超量,國網公司將立即拉閘斷電。
一天用電不超過534千瓦是個什么概念呢?程華子分享了一個數據,限電前一天,公司總部大樓全天的用電量是1730千瓦,其中IT機房的用電量接近400千瓦。這意味著,在極端高溫的情況下,要保證機房的正常運轉,保證華西證券近700萬客戶的交易安全,公司的日常用電量要驟降90%。
“接到通知第一時間,我們立即關閉了中央空調、照明燈光,以及非必要的電器、辦公設備等,連電梯都停用了。”程華子稱。
程華子說,為了把有限的用電配額用到機房保交易,公司的限電措施無所不用其極,當時辦公室發了一則通知,“為節約用電,將關閉大樓奇數層的飲水機,辛苦奇數層員工多走兩步,到偶數樓層去接水。”
程華子提到,那段時間,公司大樓里的照明依靠電腦屏幕,降溫依靠手搖折扇,交通依靠步行樓梯。
“限電第二天的中午,我經過一樓大廳,發現陸續有員工在前臺處排隊。我就很好奇地去看,這么熱,湊在一起干什么?原來,工會在給大家發藿香正氣液。因為寫字樓空氣不對流,長時間坐在高溫悶熱的辦公室里,身體都吃不消。前后10天時間,華西證券總部員工沒有一個中暑、沒有一次怨言!特殊時期終于平安度過了,有員工很認真的跟我交流說,‘程總,我終于體會到,要熱死了是一種什么感受。’是啊,以前,‘’要熱死了‘是一個感嘆句,現在,’要熱死了‘已經就是一個陳述句!”程華子動情地說。
“四川兒女,戰時出人,高溫出電!為保交易用電,我們停空調、停電梯、停照明,連電風扇都停。”程華子介紹,這是華西證券一名員工當時發的一則朋友圈。可以說,這句話代表了當時華西人的心聲和決心,也是華西十條中“客戶利益至上,客戶滿意是我們永恒的追求”的真實體現。在2022年的“高溫限電”面前,華西人表現出的“敬業”和“擔當”,讓大家再次欣喜地看到,公司傳承積淀形成的文化基因,必將為客戶、為公司發展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動力。
“我們深信,只要每一個華西人深入踐行‘專業、敬業、高效、誠信、擔當’的華西精神,我們的企業就能行穩致遠,不斷壯大;只要每一家機構積極響應落實’合規、誠信、專業、穩健‘的行業文化核心理念,我們的行業就能蓬勃發展,欣欣向榮;只要各行各業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推進文化自信自強,就一定能鑄就社會主義文化的新輝煌。”
在首屆私募行業文化建設論壇上,華西證券的文化建設分享令與會者欣喜。
免責聲明:市場有風險,選擇需謹慎!此文僅供參考,不作買賣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