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新能源電池回收產業即將迎來爆發,部分第三方機構預計,2027年動力電池回收產業市場規模有望超千億元。面對行業的新發展、新趨勢,推動新能源動力電池產業鏈路的融合創新、深度發展,成為了匯通達在新能源領域的持續發力點。
3月23日,匯通達網絡(9878.HK)控股子公司星啟橙(江蘇)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海螺創業(00586.HK)控股子公司安徽海創循環科技有限公司以及蕪湖祥寶汽車咨詢服務有限公司,三方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合資公司,利用匯通達在新能源領域的產業互聯網平臺、數字化能力和海螺創業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領域的生產制造、技術研發能力,共同進行鋰電池新能源材料資源化循環利用項目打造,結合各方優勢資源推進鋰電池回收端渠道共建、資源整合、效率提升。
匯通達網絡總裁徐秀賢,海螺創業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海創循環董事長疏茂,匯通達網絡副總裁、CFO趙亮生,海螺創業總經理助理、海創循環總經理章邦志,匯通達網絡副總裁、智能商業事業部CEO孫超,匯通達助理總裁、新能源出行事業部CEO封心振等出席并見證簽約儀式,匯通達新能源出行事業部循環經濟產業部總經理王勇,海螺創業總經理助理、海創循環總經理章邦志,蕪湖祥寶汽車咨詢服務有限公司總經理張偉代表各方簽約。
搶抓產業風口,全方位深度合作
匯通達網絡總裁徐秀賢對海螺創業、蕪湖祥寶的到訪表示熱烈歡迎,并介紹了匯通達的發展歷程、產業布局及未來戰略規劃。他表示,新能源產業作為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此次合作將有利于匯通達與海螺創業形成協同互補,整合優勢資源,推動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領域合作共贏。
在國家雙碳戰略機遇下,匯通達搶抓市場風口,快速切入新能源產業賽道,通過整合上下游資源,積極構建新能源產業互聯網平臺,形成了汽車、汽車配件、門店運營、電池等多元化業務發展格局,隨著新能源產業的高速發展,匯通達將會搶抓發展機遇,加大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產業的投入與布局。
海螺創業的CKB 鋰電池回收利用技術工藝是全國首例通過水泥窯協同處理廢舊鋰電池,并且處理工藝環節內不使用任何酸堿等化學藥品,僅以二氧化碳和水作為輔助原料,大大提升了我國廢舊鋰電池資源循環利用技術水平和裝備水平。海螺創業執行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海創循環董事長疏茂表示,海螺創業正在集中精力打造“正負極材料制造+鋰電池回收利用”新能源產業,本次三方合作更是強強聯合,下一步希望借助各方資源優勢,在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領域探索出多樣化合作方式,助力綠色產業發展。
成立合資公司,攜手打造產業閉環
各合作方都秉承著“優勢互補、模式創新、互利共贏”的原則,圍繞新能源動力電池制造和回收一體的產業生態打造,發揮好差異化能力優勢,通過合資公司的成立進一步促進業務規模提升,深化彼此布局新能源產業的廣度與深度,全面提升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產業的行業綜合競爭力,驅動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雙碳目標。
根據業務發展需要,三方將圍繞合資公司,利用海螺創業在鋰電池循環利用領域積累的技術能力、生產優勢、行業資源優勢,結合匯通達“頂天立地”的產業互聯網模式,通過從“頂天”的產業端出發,深度鏈接全鏈路各環節,依托“立地”終端網絡深度聚合的消費需求,以及匯通達在數字化轉型升級方面的經驗和能力,共建全國新能源動力電池服務網絡體系,首批將在安徽,江蘇、河北、山東等地共建新能源動力電池回收渠道網絡,提升供應鏈服務能力,創新營銷服務模式,加速產業數字化進程,進一步擴大公司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業務規模。
此次合作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未來,匯通達將持續在新能源領域深度布局,加快產業鏈協同步伐,更好地與行業伙伴打造產業鏈優勢集群,攜手打造新能源動力電池循環產業閉環,開創新能源產業發展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