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越來越多“智能”基因的注入,煤炭生產更加安全清潔高效;煤礦廢棄物等資源綜合循環利用成為生態、經濟發展新亮點;緊鄰礦井,清潔高效坑口大電廠建設如火如荼;天然氣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加快構建,“氣化長江”邁出實質性步伐;星羅棋布的藍色光伏板汲取陽光,輸出綠色電能……這十年,綠色發展的淮河能源集團繪就出美麗動人畫卷。
“烏金”變“綠金”扮靚礦區
來到顧橋循環經濟工業園,滿眼綠意。千萬噸級智能礦井高效運轉著,不見一處煤、不聞一聲噪,只見天輪在轉動。旁邊,煤矸石綜合利用電廠兩個巨大的冷卻塔,正冒出陣陣水蒸氣。在煤業公司顧橋礦智能化調度指揮中心,通過GIS一張圖平臺,可以實時查看礦井安全生產數據。地面操控、井下采煤,主要系統、設備控制都可實現地面一鍵操作,生產更加安全高效。
以智慧科技,迎綠色未來。近年來,淮河能源集團聚焦煤炭綠色安全開采、清潔高效利用,大力推進信息化、智能化建設,為能源安全穩定供應提供有力支撐。從本土到蒙西,數智技術助推綠色發展同樣蹄疾步穩。透明地質、智能化綜放工作面等加速綠色礦山建設,助推構建清潔生產、循環利用、高效集約的綠色發展新格局。從井下到地面,智能化全資源瓦斯利用精準高效,濃度10%以下氧化供熱、10%以上發電、30%以上民用。2021年,淮河能源集團瓦斯利用率同比提高3%。從煤礦到廠區,智能化潘集選煤廠綠色洗選效率大大提升。礦井水、煤泥、煤矸石等實現分類高效綜合利用。作為國家首批循環經濟試點企業,2016年以來,淮河能源集團累計投入環保費用10億多元,實施60多項污染治理工程,礦區變“景區”、“烏金”變“綠金”的愿景正在實現。
澎湃淮南“綠電”點亮華東
淮河北岸,電力集團潘集電廠項目建設正緊鑼密鼓推進。作為坑口煤電一體化循環經濟項目,潘集電廠一期工程建設2×660MW超超臨界二次再熱清潔高效燃煤發電機組。預計年底建成投運后,將為安徽省乃至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再添一道有力的清潔高效電力保障。迎峰度夏用電高峰期,淮滬煤電公司田集電廠和淮浙煤電公司鳳臺電廠都已接近滿發狀態,每年超200億度滾滾淮南“綠電”東送滬浙。作為同時入選全國第一批煤電聯營重點推進項目電廠,田集、鳳臺電廠共八臺機組幾年前就已全部完成超低排放改造。
近年來,淮河能源集團落實能源安全新戰略,大力推進煤電清潔高效發展??毓?、參均股電廠24座,電力總裝機規模3876萬千瓦,權益規模1766萬千瓦,多為高參數、大容量機組。去年底,淮河能源集團所屬火力發電企業按期完成首次碳排放履約清繳。追光逐電,從廢棄工廠建起“光伏海”,到礦區屋頂的“光伏藍”,自2016年首個新能源項目并網發電至今,光伏項目累計發電量約2億千瓦時。曾有人形象地比喻:“上海每用6度電,就有1度來自淮南。”未來,淮河能源集團將輸送源源不斷的綠色電能,跨越山河,繼續點亮華東萬家燈火。
清潔能源積蓄綠色動能
長江之畔,全國首座內河LNG接收站輪廓已現。未來,這里將建成由LNG接收站及碼頭、LNG船舶加注站、LNG罐式集裝箱調峰儲備、配套輸氣管線、天然氣電廠等五類項目組成的項目群。今年6月,蕪湖LNG加注站首次實現雙船加注。經測算,預計到“十四五”末,長江干線船舶LNG加注量在40萬噸以上。與燃油相比,碳排放將減少40%,碳氧化物減排24%,硫氧化物減排18%,氮氧化物減排13%,顆粒物減排20%,對推進長江內河航運綠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從煤電聯營到“揚煤吐氣”,原是以煤為主的傳統能源企業,正在不斷提升“顏值”,改變“氣質”。近日,淮河能源集團首口地面瓦斯治理井——潘二1-1井成功產氣點火。作為天然氣產業上游氣源的重要突破口,淮河能源集團統籌推進煤層氣開發與瓦斯治理協同技術攻關。目前6口煤層氣開發試驗井累計產氣200萬方,12口地面瓦斯井均已下泵投產,3口U型地面瓦斯治理井開鉆。上游“氣源”加快推進,今年以來,中下游項目建設也是捷報頻傳,綠色清潔的“藍色之花”正開遍江淮、“氣”連蘇皖。
未來,從淮水之濱,到蒙西大地,淮河能源集團將繼續執起改革創新如椽之筆,擘畫高質量發展新藍圖。
來源:安徽省國資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