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芯”已經成為了全球汽車行業的通病。
日前,據德國媒體報道,受到全球芯片短缺影響,保時捷的車主無法提車。保時捷計劃在部分車型上使用臨時芯片代替,當真正的芯片有貨時,再進行替換。
當然,這些臨時芯片只會使用在車輛的非必要功能上,并不會對車輛的安全性產生影響。
與此同時,保時捷將會把車輛的必要芯片留給利潤較高以及排放更低的車型,以完成減排任務。
“缺芯”依舊是考驗
日前,保時捷公布了上半年財報數據。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保時捷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全球營業收入達165.3億歐元(折合人民幣1264.5億元),同比增長33%;較2019年同期增長23%。其銷售利潤為27.9億歐元(折合人民幣213.4億元),實現16.9%的銷售回報率,較去年同期實現顯著提升。
銷量方面,保時捷上半年在全球范圍內共交付15.37萬輛新車,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1%。從各區域市場表現來看,中國仍是保時捷最大單一市場,上半年交付量為48654輛,同比增長23%。
雖然上半年業績報喜,但保時捷執行長Lutz Meschke對其接下來的三季度卻表現得并不樂觀,他認為種種跡象都在提醒品牌必須要謹慎慢行。一方面是全球疫情變化仍然快速且難以預料,另一方面汽車芯片在接下來的第三季度將會面臨明顯考驗。
公開資料顯示,以德國、法國、英國為代表的汽車大國的“缺芯”影響在6月份出現了加劇之勢。德國汽車工業協會(VDA)曾表示,今年以來德國的汽車產量“明顯低于預期”,并將今年產量的增長預期從之前的13%下調至3%。在其發布的年中市場報告中,VDA預計今年德國將生產360萬輛汽車,較上一次預測減少40萬輛。
據悉,上個月寶馬就已經因為芯片供應不足,導致至少1萬輛新車被迫暫停生產。而很多的保時捷車主也因受到全球芯片短缺的影響不能正常提車。
于是保時捷才計劃用臨時芯片替代非必要功能上的芯片使用,等芯片供應充足后,再用真正的芯片進行替換。雖說保時捷方面稱不會對車輛安全造成影響,但此舉是否會獲得車主的同意仍暫未可知。
特斯拉也要用替代芯片
保時捷方面表示,對于啟動臨時芯片來替代真正的芯片,其并非獨一家,目前各大汽車廠商都在考慮該方法來應對“缺芯”現象。
今年7月底,特斯拉在公布今年第二季度財報時,也透露了要用替代芯片的想法。其表示,為了應對全球性的“缺芯”危機,特斯拉重寫汽車軟件,以支持替代芯片。
馬斯克參加會議時說,“我們使用替代芯片,然后花幾周時間編寫固件。并不只是更換芯片那么簡單,還要重寫軟件。”
據悉,特斯拉預計利用車輛軟件來起到一定替代作用,其在設計、開發和驗證19種新型控制部件。
另外,馬斯克還對外明確了“缺芯”對其生產造成的影響,其指出,“芯片供應短缺從根本上成為影響特斯拉產量的一個因素,我們很難說這會持續多久,因為這基本上是我們無法控制的。看起來情況確實在好轉,但很難預測。”
馬斯克還考慮過自建芯片廠來解決“缺芯”問題,但這需要12到18個月的時間。
從今年以來,“缺芯”就已成為了全球汽車產業亟待解決的問題。從年初開始,該問題就不斷逼停全球各地的汽車生產廠。國內有蔚來,日系車包括豐田、本田、日產,美系福特等都公開透露過減產或者在暫時停產的計劃。
據悉,由于芯片短缺,福特在整個7月份限制或停止了其幾家工廠的生產。福特預計2021年將因此損失110萬輛的產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