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上午,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了關于鄭州市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工作的報告。報告提到,通過近3年努力,大班額比例逐年降低,從2018年的38.39%下降到2020年的8.88%,超大班額比例從2018年的8.81%到2020年底徹底消除。
2020年大班額降至8.88%、超大班額徹底消除
根據國家提出的“到2018年基本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到2020年基本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的總體要求,我市制訂了《鄭州市解決就學難消除大班額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確定2018年開始,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起始年級徹底消除66人以上超大班額,非起始年級超大班額占比控制在3%以內,56人以上大班額占比明顯下降;2020年,66人以上超大班額徹底消除,56人以上大班額占比不超過10%。
通過3年努力,鄭州市義務教育大班額情況取得了明顯成效,大班額比例逐年降低,從2018年的38.39%下降到2020年的8.88%。超大班額比例從2018年的8.81%到2020年底徹底消除。
每年凈增小學學位約4萬個、初中學位約1.5萬個
為做好消除義務教育學校大班額工作,我市成立了領導小組。領導小組與各區縣(市)政府簽訂《目標責任書》,細化消除大班額工作臺賬,建立和完善消除大班額問責機制。加大中小學建設市級財政資金獎補力度,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每增加一個初中教學班市內五區獎補100萬元、開發區獎補80萬元,每增加一個小學教學班市內九區獎補50萬元。
深入挖掘潛力,拓展學位供給。把中小學建設列入“年度各級政府民生實事”強力推進。每年市區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30所以上,每個縣(市)新建、改擴建中小學校4所以上,全市每年凈增小學學位約40000個,初中學位約15000個。
制定三環以內高中階段學校外遷計劃和完全中學初高中分設推進計劃。從2018年開始,每年開工建設高中階段學校4所以上。高中階段學校外遷后原址交所在區舉辦中小學,市屬完全中學初高中分設后原址用于擴大初中辦學規模。
市區內大中專院校外遷后,其原址優先考慮舉辦中小學及幼兒園,緩解周邊適齡兒童入學壓力。
均衡教育資源布局 全面推進學位供給
報告提到,總體來說,我市義務教育學校入學難、大班額問題形勢依然嚴峻。下一步,我市將全面推進學位供給,修訂完善《鄭州都市區中小學布局規劃2014~2030》,并納入土地利用整體規劃。通過整體新建、盤活改建、提質擴建、小區配建等方式繼續加大中小學建設的力度,均衡教育資源布局,不斷擴大學位供給。同時,對各區縣(市)審批的義務教育階段民辦學校占用公辦學校資源的進行清理,用于擴大公辦學校招生規模。
足額配置教師資源。加強教師管理體制改革,教育部門在核定的編制總額內,按照機構編制規定保障新設中小學校教師編制需要。重點引進師范專業全日制碩士研究畢業生(或具有教師資格證的碩士研究畢業生)及其以上學歷的人才。
科學規范招生分流。嚴把入學政策,調整入學區劃,合理調控和引導生源流向,均衡生源配置。嚴守均衡辦學,按照“學生均衡編班、教師均衡搭配、先學生編班后配教師”的原則編班辦學,禁止舉辦重點班、特長班。嚴禁隨意轉學,嚴格規范轉學的條件和程序,對已經達到班額上限的中小學校或班級,原則上不再接收轉學學生。(記者 董艷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