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2023年1-4月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與2022年同期走勢有類似之處(1月4日指數定基為100)。
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盡管有投資者可能會想起“Sell in May”、“五窮六絕七翻身”等諺語,但是去年我國股市并未遵循此特征。因此需要探究在何種基本面條件下今年5-12月港股走勢有可能與去年有類似之處,從而為擇時提供一定程度的參考。
對于今年5-6月的港股,我們保持謹慎樂觀,認為港股或有反彈的機會。
第一,從國內經濟和政策角度來講,2季度國內GDP實際增速大概率因為低基數而同比高增-以消費為代表的經濟數據同比高增長有利于股市反彈而不是抑制反彈;在經歷了政策空窗期之后,4月底的重要會議也有利于助力經濟復蘇。
第二,從海外經濟和政策來講,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增大但不會頃刻到來更何況港股更看重我國經濟運行情況,而美聯儲貨幣政策切換的預期較為明確,美國經濟衰退預期增強或可導致市場對美聯儲降息預期提前,美聯儲結束加息后縱然不會立刻降息,也會和去年美聯儲持續大幅加息對股市流動性的影響大為不同。
第三是從股市風險偏好來講,盡管地緣緊張加劇,但俄烏沖突的決戰與談判、大國博弈等全球地緣問題不是1-2月內可以完全解決的,如果港股在4月調整較為明顯而經濟基本面整體向上,投資者依然可能看好波段行情。
對于今年3季度的港股走勢,必須先考慮今年2季度港股的具體變化-在經濟弱復蘇的背景下,如果今年2季度中后期港股出現反彈,那么今年3季度港股有可能在海外經濟衰退預期強化或地緣風險進一步惡化的情況下出現下跌;而假如今年2季度港股因為其他黑天鵝事件一直不反彈,才可以對今年3季度的港股更加樂觀一些。
假如地緣風險或美國經濟衰退風險在今年3季度持續顯著提升,那么在3季度底部介入可能是今年全年港股投資的重要勝負手-根據我們之前的復盤,4季度在一些統計指標上是港股表現最好的季節。但是底部介入的前提是逃離局部頂部,所以除了考慮今年3季度底部介入時不要被可能的下跌中繼所迷惑,我們對下次港股反彈(假如今年2季度真的有反彈)的頂點亦保持關注。
風險提示:股市走勢具有不確定性;歷史經驗不代表未來;國際地緣政治局勢變化超預期;海外經濟衰退風險超預期;全球貨幣政策變化超預期;中國經濟復蘇節奏變化超預期。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