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13日晚,美股周一低開。受硅谷銀行破產影響,銀行股普遍下挫。交易員正在評估一項允許硅谷銀行儲戶提款、并為其他銀行提供額外資金的計劃。
三大指數低開后集體拉升,截至發稿,道指漲0.37%,標普漲0.06%,納指漲0.28%。全球央行加息預期急速降溫,市場甚至預計美聯儲年底前降息50個基點。
(資料圖)
受硅谷銀行破產影響,衡量市場恐慌程度的CBOE波動率指數(VIX)周一早間攀升至29.03點,創2022年以來新高。
JP摩根大通、花旗銀行、富國銀行等大銀行股普遍走低。地區銀行板塊跌幅更大,第一共和銀行跌幅超過65%,PacWest Bancorp銀行與西聯銀行等同樣大幅下跌。
周一,美國財政部、美聯儲、聯邦存款保險公司(FDIC)發表聯合聲明,宣布對硅谷銀行倒閉事件采取行動。從3月13日周一開始,儲戶可以支取他們所有的資金。與硅谷銀行破產有關的任何損失都不會由納稅人承擔。
聯合聲明稱:“今天,我們正在采取果斷行動,通過加強公眾對我們銀行體系的信心來保護美國經濟。”
而在此之前一天,美國財政部長珍妮特-耶倫周日說,硅谷銀行破產的核心根源在于美聯儲持續激進加息,而非技術企業問題,她還稱美國政府不會對硅谷銀行實施救助。
此外,紐約州的簽名銀行(Signature Bank)今天被該州監管機構關閉,其所有存款人都將得到全額補償,納稅人也不會承擔任何損失。
Bleakley金融集團首席投資官Peter Boockvar周日表示:“在周末,大家只關心一個結果非此即彼的事件。要么100%的未投保儲戶將得到支持,要么不會。這并不一定能回答從現在開始會產生的問題——即銀行被迫全面提高存款利率會產生什么樣的經濟影響。”
他補充道:“展望未來,我更擔心銀行的盈利能力,而不是銀行資產負債表。”
美聯儲還表示,它正在創建一個新的銀行定期融資計劃(Bank Term Funding Program),旨在保護存款。這個平臺將向銀行、儲蓄協會、信用合作社和其他機構提供期限最長為一年的貸款。
對硅谷銀行危機可能蔓延至整個金融系統的擔憂升溫,使投資者大幅下調了對美聯儲甚至全球央行更激進加息的押注。
鑒于最近銀行體系承受的壓力,高盛認為美聯儲在3月22日的會議上將不會加息。高盛維持美聯儲將在5月、6月和7月加息25個基點的預期不變,現在預計終端利率為5.25-5.5%。
摩根大通首席美國經濟學家Michael Feroli周日表示,繼續預期美聯儲在下周的會議上加息25個基點。甚至在銀行業出現問題之前,Feroli就認為,加息50個基點是不智之舉,如今仍然認為如此。
而知名投資人Larry McDonald表示,硅谷銀行的崩潰可能會促使美聯儲在12月前降息100個基點,以防止危機蔓延到金融體系。這將標志著美聯儲目前為遏制通脹而大舉收緊政策的路線出現急劇逆轉。
McDonald指出,美聯儲過去一年總計450個基點的加息令短期國債的回報更具吸引力,從而令儲戶減少了在SVB等銀行的存款。他說:“從本質上講,是美聯儲(此前的大幅加息舉措)造成了這場銀行擠兌。”
據芝商所(CME)的“美聯儲觀察工具”顯示,美聯儲3月加息25個基點至4.75%-5.00%區間的概率為96.0%,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降為0,維持現有利率不變的概率為4%。
此外市場對歐洲央行利率峰值的預期跌破3.5%。交易員預計美聯儲下周加息可能不到14個基點。
號稱“新債王”的雙線資本首席投資官岡拉克(Jeffrey Gundlach)周一表示,美國國債在持續倒掛之后“急劇變陡“,這強烈暗示這美國經濟衰退即將來臨。
岡拉克稱,美聯儲與硅谷銀行有一樣的負債/投資期限錯配問題,所以美聯儲能支撐整個系統的辦法只有一個:印錢。
投資者關注本周將公布的多項經濟報告。周二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報告是美聯儲下次會議(3月22日結束)之前發布的最后一個重要通脹數據。此外本周還有2月零售銷售報告與生產者價格指數(PPI)。
Voya投資管理公司多種資產設計主管Amit Sinha表示:“未來一周,市場將密切關注恐懼情緒與經濟基本面如何發揮作用。如果市場認為硅谷銀行破產是一個孤立的事件,那么恐懼情緒與跟風拋售都可能會減弱。如果發生這種情況,那么焦點就回到美聯儲和通貨膨脹方面。”
焦點個股
明星科技股漲跌不一,蘋果漲超1%,微軟、谷歌漲近1%,特斯拉跌近3%,亞馬遜微跌。
熱門中概股多數上揚,B站漲近5%,理想汽車、攜程網漲近3%,拼多多漲近2%,阿里、京東微跌。
第一共和銀行、西聯銀行、西太平洋合眾銀行等銀行股暴跌,多家銀行股相繼停牌。
黃金股大漲,哈莫尼黃金漲近13%,AngloGold Ashanti漲近10%,金田漲超11%,金羅斯黃金漲超7%,巴里克黃金漲超6%。
輝瑞擬以430億美元收購$Seagen(SGEN.US)$,加速布局ADC市場。
摩根大通稱百勝中國公司23年銷售有望進一步向上復蘇。
攜程恢復出境團隊游目的地“再擴容”。
編輯/iri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