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戴康的策略世界
自22年11月領銜市場call港股牛市后,恒指底部至今(2.9)大漲47%,當市場分歧加大之際,本文從情緒和時空對比出發來啟發后市港股行情。
對比過去10年歷次“牛回頭”,從4大視角來把握本輪港股的“位置感”。
(我們選取過去十年港股牛市行情中回調超過10%的區間作為考察)
【資料圖】
1. 統計歸因。(1)歷次牛回頭恒指平均-11.7%,時長平均2-3月。(2)可歸因為三因素:中國經濟復蘇節奏波折、美債利率/美元反彈、美股急跌。本輪特征是“此消彼長”中期方向在預期節奏上迎來反復。
2. 估值位置。歷次牛回頭起點,往往是行情修復至恒指遠期PE均值附近,此后行情驅動從估值轉向盈利。本輪恒指PE高點幾近歷史中樞。
3. 短期全球風險溢價。全球風險溢價變化對恒指有較顯著指示意義,歷次牛回頭均發生MSCI world 30D漲幅波動區間上限。今年1-2月全球股市引領者美股迎來快速反彈至今,MSCI world 30D累計漲幅觸及上限。
4. 情緒位置。當下恒生波指\恒指RSI位于歷次牛回頭波動區間中樞。
以上“位置感”如何指引港股牛市?
1. 基于歷史比較,本輪回調壓力已消化多數。(1)本輪恒指最大回撤-7.1% VS牛回頭平均-11.7%,恒指遠期PE回落至均值-1STD附近。(2)10bp的10Y美債利率回升僅對應1%的恒指回調。(3)非美債因素的美股急跌顯著壓制港股(如2018年12月)情形并不常見。(4)當前國內經濟并未轉弱,只是近期市場對于經濟復蘇力度信心不足。
2.牛回頭后,斜率放緩,繼續前奔。(1)全球風險溢價角度,去年10月至今SP500遠期PE反彈20%以上至均值+1STD水平,較低水平的全球風險溢價需要時間回歸,指向斜率放緩。(2)港股持久的行情是盈利驅動。歷史來看,底部反彈后的牛市二階段“價值重估”行情平均持續2-3月,盈利驅動行情持續一年以上。
配置方向仍“三支箭”
盈利驅動漸行漸近,以史為鑒,牛回頭后仍是三支箭占優,背后是中國基本面改善/人民幣升值,外資買beta。
(1)擴大有效需求:地產龍頭及銷售竣工鏈(家電/家具);
(2)擴內需“消費優先”&“消費升級”:可選消費(黃金珠寶/服飾/免稅)、必選消費(啤酒/超市)、醫療保健(醫療服務/器械/創新藥);
(3)擴內需“重建”&“發展”:平臺經濟。
風險提示:地緣政治沖突超預期、全球疫情形勢超預期、全球流動性收緊斜率超預期、國內經濟增長不及預期等
對比過去10年歷次“牛回頭”,從4大視角來把握本輪港股的“位置感”
我們選取過去十年港股牛市行情中回調超過10%的區間作為考察,樣本區間見表1。
1.1 統計歸因
歷次牛回頭恒指平均-11.7%,時長平均2-3月。可歸因為三因素:中國經濟復蘇節奏波折、美債利率/美元反彈、美股急跌。本輪特征是“此消彼長”中期方向在節奏上迎來波折。
1.2 估值位置
歷次牛回頭起點,往往是行情修復至恒指遠期PE均值附近,此后行情驅動從估值轉向盈利。本輪恒指PE高點幾近歷史中樞。
1.3 短期全球風險溢價
全球風險溢價變化對恒指有較顯著指示意義,歷次牛回頭均發生MSCI world 30D漲幅波動區間上限。今年1-2月全球股市引領者美股迎來快速反彈至今,MSCI world 30D累計漲幅觸及上限。
1.4 情緒位置
當下恒生波指\RSI\賣空比位于歷次牛回頭波動區間中樞。
恒生波指,近期港股回調對應恒指波幅指數近期小幅上行,截至23.2.7恒指波幅達24.9。
RSI,(1)歷次來看,回調前恒指RSI均達“超買”水平,經歷回調后RSI回落至中性偏低水平;(2)本輪RSI高點已超越歷次回調前的水平至罕見超買區間;但經歷春節假期后的調整,截至23.2.7,當前恒指RSI錄得51.4,基本回落至中性水平。
以上“位置感”對后市港股行情有什么啟發?
2.1 基于歷史比較的位置感,本輪回調壓力已消化多數
(1)本輪恒指最大回撤-7.1% VS牛回頭平均-11.7%,恒指遠期PE回落至均值-1STD附近。
(2)10bp的10Y美債利率回升僅對應1%的恒指回調壓力。
(3)非美債因素的美股急跌(如2018年12月)顯著壓制港股的情形并不常見。
(4)當前國內經濟并未轉弱,只是近期市場對于經濟復蘇力度信心不足。
2.2 牛回頭后,斜率放緩,繼續前奔
全球風險溢價角度,去年10月至今SP500遠期PE反彈20%以上至均值+1STD水平,較低水平的全球風險溢價需要時間回歸,指向斜率放緩。
港股持久的行情是盈利驅動。歷史來看,底部反彈后的牛市二階段“價值重估”行情平均持續2-3月,三階段盈利驅動行情持續一年以上。
配置方向仍“三支箭”
盈利驅動漸行漸近,以史為鑒,牛回頭后仍是三支箭占優,背后是中國基本面改善/人民幣升值,外資買beta。(參2023.1.17《人民幣升值下,港股如何做配置?》)
行業配置上,仍是基于擴內需勝率改善方向下“三支箭”。(1)擴大有效需求:地產龍頭及地產銷售竣工鏈(家電/家具);(2)中期擴內需“消費優先位置”長期“消費升級”:可選消費(黃金珠寶/服飾/免稅)、必選消費(啤酒/超市)、醫療保健(醫療服務/器械/創新藥);(3)擴內需“重建”&“發展” :平臺經濟。
風險提示
地緣政治沖突超預期(俄烏沖突持續擾動能源供給、伊核協議無法順利達成等)、全球疫情形勢超預期(新冠病毒變異程度加劇、猴痘病毒擴散程度加劇等)、全球流動性收緊斜率超預期(美聯儲加速緊縮、歐央行快速加息、日本央行寬松貨幣政策轉向等)、國內經濟增長不及預期(出口超預期受海外需求拖累、地產消費信心難恢復等)等。
編輯/iri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