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財政部報告顯示,11月海外買入美股規模創將近兩年來新高;央行等海外官方機構連續十個月拋美債;美國最大海外“債主”日本所持美國國債環比增加178億美元,在各國中增幅最大,結束連續四個月減持,持倉暫別三年多低谷,中國減持美債78億美元,總持倉8700億美元,連續三個月創2010年來新低,連續七個月低于1萬億美元。
【資料圖】
美國官方數據顯示,在美股連續第二個月累漲、美債價格反彈的2022年11月,海外投資者大舉買入美股。在日本央行震驚全球、被市場解讀為釋放“轉向”信號的前一個月,美國最大海外“債主”日本暫時停止了連續拋售美債的腳步,第二大“債主”中國還在繼續減持。
美東時間1月18日,美國財政部公布國際資本流動報告(TIC)。報告披露,2022年11月所有美國資產都迎來海外資金買入。其中,長期美國國債被買入542億美元,機構債被買入220億美元,公司債券被買入215億美元,公司股票被買入429億美元。
11月海外凈買入美股的規模創2020年12月以來單月新高。
但央行和主權財富基金這類海外官方機構連續第十個月拋售美國國債,并在連續兩個月買入美股后轉為拋售美股。
TIC報告顯示,11月持有美國國債最多的海外國家地區仍是日本。日本11月所持美國國債規模1.0822萬億美元,環比10月持倉增加178億美元。
這是日本五個月內首度增持美債。日本從7月到10月連續四個月減持,而且持倉8月到10月連續三個月創至少2019年12月以來三年多新低。
TIC報告還顯示,11月中國大陸仍為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美債持有地區,當月持有美國國債8700億美元,持倉環比減少78億美元,降幅較10月的240億美元明顯減少。
至此,中國連續第三個月減持美債,且美債總持倉連續三個月創2010年5月以來新低,自2022年5月起,持倉連續七個月低于1萬億美元。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在TIC報告披露的前十大持有美債國家地區中,11月只有中國大陸和開曼群島減持,持倉排在第六位的開曼群島減持82億美元。日本11月的增持規模在主要持倉國家地區中最大。
在TIC報告披露的主要持有美債國家地區中,11月減持規模最大的是持倉排在第13位的法國,法國當月持美債減少130億美元,持倉降至2044億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11月之后的一個月,2022年12月20日,日本央行意外宣布,將國債收益率的目標區間大幅上調一倍,從正負0.25%上調至正負0.5%。
此后有評論稱,投資者擔心,在其他所有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日本央行允許日本國債收益率走高,應該會鼓勵更多資本匯回或留在日本國內,這可能降低日本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興趣。事實上,在日本央行宣布調整收益率目標后,日元大幅上漲就證明了這一擔憂。考慮到日本投資者在2022年大部分時間里已經成為美債的凈賣家,這種擔心并非沒有道理。
不過,華爾街見聞12月文章指出,機構認為,日本央行政策轉向與日本拋售美債或許并沒有直接聯系。從中期角度看,美國經濟是否陷入衰退可能才是左右美債拋售是否持續的關鍵因素。鑒于美國經濟衰退風險上升、通脹問題尚未解決、政策路徑仍不明朗,投資者對美國國債的興趣可能會長期保持。
編輯/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