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丫丫港股圈
(資料圖)
作者:乘風
在跟蹤標的路上,與優秀的人交往可能是一條捷徑。也許是上市公司、券商或者其他投資者等等。不僅是信息的獲取,還有更多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對于市場和公司的看法,幫助你查缺補漏。
投資整體來說不是一件輕松的事。原因是做投資需要對所投的企業最好有足夠的了解。并且當你開始關注一個企業以后,需要知道這個世界并不是靜止的,而是不斷變化的,包括公司的情況、市場環境等沒有一分鐘是完全相同的。
所以我們不免要持續跟蹤自己所關注的企業,對它的情況了然于心,才不至于把投資變成投機。
應該如何跟蹤一個企業?
有不少人不斷的把原來的所了解的東西,按照同一個邏輯角度理一遍,最后得出同一個結論其實意義不大。
跟蹤意義在于關注變化發現不同。
深入研究可以說是沒有盡頭,在精力有限的情況下只能抓大放小,著重關注有異常變化的情況對于邏輯的影響和角度的拓展。
一、股價的變化
股價的變化是我們最容易關注和跟蹤的領域。
有些長期投資者可能是不喜歡關注股價的,這其實問題不大,大部分時間股價波動沒什么意義。但是如果關注的公司出現大的股價波動,他們的消息里一定會有提示。
股價異動,最直接的說明就是有較大的資金看好或者看空。
市場的效率大多時候都很高,總會有資金是了解到背后的一些變化,能夠最快體現這種變化的就是股價。股價是當前市場所有信息的反映,但不能只是盯著今天漲了,明天跌了,祈禱后面漲起來。這基本屬于無效跟蹤,可以說是在賭博。
大多時候個股股價會隨著大盤平穩波動,但有時候會突然出現大漲或者大跌,這對于股價趨勢上可能是一個變盤點。
背后的原因,可大可小。
如果后續能了解到事件的真相并沒有實質影響,無法產生趨勢上的改變,也就是影響不大,可以繼續按照原邏輯保持關注或者微操作;如果發現邏輯變化,則必須有所行動。
但其實最難的情況在于,你可能無法了解到背后事情的真相。可能有內幕情況,可能有政治情況,但你無從得知,只能看到股價在往無法理解的方向波動。如果前期并沒有買入,保持關注有一天會知道答案;如果已有倉位,可能需要用到一點技術分析來輔助理解當下的情況,然后做大概率正確的選擇。
比如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中天科技分拆事件。在公告分拆的前幾個月就有股價突然放量跌停,卻找不到原因的情況,直到公告出來市場才恍然大悟。
除了驗證邏輯以外,保持對股價異動的跟蹤很多時候也是在等待一個合適價位。
常見的有兩個原因操作,一個是漲跌到了心里價格區間;一個是趨勢上的確立,可能向上可能向下。
二、基本面的變化
基本面的變化主要基于經營情況的跟蹤。
最常見的就是通過財報和重要的公告,這是大多普通投資者能夠比較全面且具備數據的途徑,去了解公司的經營情況。
如果上市公司保密情況做的好,財報和公告里會有一些變化是市場還未預期的。可能是超預期,可能是低于預期。也有可能有重大的改變,包括戰略經營,資本運作,重要的人事調動,以及財務數據的異動。
對于基本面的變化機構大多有一個跟蹤模型,包含需要跟蹤的主要數據,例如業績、負債、現金流、盈利能力、成長性等主要財務指標。不同的企業的關注點可能不一樣,比如銀行要關注撥備和壞賬等數據、重資產的要關注資本開支等等。
獨立模型的好處在于能夠歸納專屬的跟蹤指標,并快速發現變化較大的地方。現在很多數據軟件也做的不錯,不過每個企業都是標準模板,針對性上需要自己補足。
但很多時候財報和公告出來的時候,已經比較晚了,市場已經預期了。
為了取得博弈上的先機,有能力的機構基本都會親自參與到企業調研。這是機構相比普通投資者的典型優勢,而普通投資者沒有時間也沒有精力甚至沒有資本去做調研。
上市公司均設有證券部,其中配有董秘、證券代表等人員專門負責與投資者進行溝通并且接待投資者的調研。
調研時,可以就行業、公司相關的更細節的問題與董秘、證代進行深入地溝通,以便完善自己的分析框架,具體聊的內容會根據公司情況以及投資者自身對公司的理解有較大的差異。如果陣仗較大,問題深入,分管業務的高管也可能會一起出場,甚至有時董事長也會親自來接待調研,回答關于公司長期戰略規劃等問題。
方便的話也有很多券商組織電話會議可以快速調研溝通,或者是他人的調研紀要。
不過,調研需要你有獨立思考和分辨的能力,你所看到的聽到的都是對方特意展示給你的,是否能得到有價值的信息因人而異。
除了語言溝通外,還可以注意觀察公司的情況。例如參觀工廠、生產流程、產品、工作流程、公司氛圍等等,是比較難以造假的。
調研有機會對企業的整個商業模式進行考察,可能對企業的運作有更深的理解或者感受到一些平常感受不到的不同之處和變化。
除此以外,個股新聞也是一個重要的板塊。雖然新聞很多時候落后于股價走勢,但是大多情況下可以讓你得到一個相應解釋,從而判斷后續的影響。
對于基本面變化的跟蹤,最終需要做到對于企業基本情況、企業業績及其后續變化趨勢大致心里有數。
三、行業的變化
任何企業都不是獨立存在,都是依附于行業生態,都有上下游的產業鏈,以及同行業的競爭對手。
有時候變化不是來自于關注的企業本身,而是來自于行業變化,身在其中也無能為力。
比如下游房地產暴雷,上游地產產業鏈全部受到影響,類似努力穿越周期的防水茅東方雨虹也無法獨善其身了,首次出現利潤下滑。一直到近期地產轉向,股價才隨著預期好轉起來。
幾乎所有的行業都有周期,有些周期特別明顯的,行業對于個股的影響很多要大于個股自身的資質和邏輯。
對于行業的跟蹤主要在于景氣度,重點關注龍頭或者主要競爭對手,或者行業整體情況。比如開工情況、產量、訂單數據、銷售數據、庫存數據等等。有些有官方或者第三方統計數據的就會方便很多,比如萬得EDB里的行業數據模塊,可以查到中國各類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各品牌銷量統計等等數據,方便跟蹤新能源車的行業情況。
同時也有一些企業天然的難跟蹤,比如軍工行業,企業里的情況并不向外透露,只能自己想辦法深入行業或者就避開自己沒法掌握的領域。
四、資金的變化
股價的持續上漲需要資金的流入,關注資金的變化,能更好地理解市場的走勢。
影響資金流入流出的因素有很多,包括上述的基本面和行業因素。
基本因素的改變會帶來資金面的變動,但并非其必要因素。單純資金面的變動可以有較大的影響。
從市場整體出發,主要在于宏觀層面,比如風險偏好、流動性、重要政策的發布和實施等等。宏觀變化也可以大致當做市場整體情緒的變化,為主要影響。
最終體現在估值。估值其實是一個比較大的區間范圍,給高一些低一些在于資金的供需。
極端來說,牛市的時候市場會不斷看多,一點小瑕疵壞消息無傷大雅,估值也給的高,因為資金供給充足;熊市的時候市場會不斷看空,一點好消息可能都是出貨的好時機,估值給的低,因為資金供給缺乏。
可以跟蹤財政和貨幣政策、央行的操作、利率水平、外資流入流出水平等等。
個股層面上,主要在于重要股東的影響。他們的增減持,對于股價具備較大的影響力,有時候也有市場風向標的作用。例如巴菲特減持比亞迪、Naspers減持騰訊等。
弄清重要股東的思路,也是市場的主要博弈點。
五、結語
市場的博弈和世界的變化無常是投資者需要對關注企業持續跟蹤的原因。
跟蹤是術,價值是道。除去超短線的高手,跟蹤變化的理解都是基于公司價值之上。即使是超長線的選手,在標的發展的每一個關鍵時期都保持跟蹤以修正自己的理解和階段預期。
不同邏輯出發點,跟蹤的重點不同。由于對事物的熟悉和認識程度因人而異、事物的可見性也隨時間進展而呈現不同的特點,個性化和動態化的跟蹤是有必要的。看上同一只票的兩人,需要的數據可能也不一樣,不同的選擇但可能都是對的,符合自己最重要。市場上總有人消息比你快,懂得比你多,知道得比你深,需要找到自己能賺的那部分錢。
在跟蹤標的路上,與優秀的人交往可能是一條捷徑。也許是上市公司、券商或者其他投資者等等。不僅是信息的獲取,還有更多思考問題的角度以及對于市場和公司的看法,幫助你查缺補漏。
編輯/V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