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政策放開有利于公司業績的修復,對于消費股本應是一大利好,但是從亞洲的情況來看卻不盡如此。本文選取了新加坡、日本、韓國、中國臺灣、中國香港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發現全球流動性收緊的沖擊大于盈利預期的改善,對于以我國臺灣為代表的部分亞洲消費股形成拖累。這對于2023年A股消費板塊有何啟示?我們認為仍需警惕海外流動性超預期收緊導致的股市調整,消費細分行業方面,防疫放開利好酒店等度假相關行業,而互聯網零售或受到沖擊。
(相關資料圖)
上述經濟體在2022年一、二季度放開,出行在隨后的半年普遍修復至超過80%的水平(圖1-圖2)。
而距離11月我國內地防疫政策大幅優化已經過去了一個半月,以北京、成都為代表的已經走出感染高峰期的城市,出行數據剛剛開始修復(圖3)。
從消費修復的時長來看,上述亞洲經濟體在防疫政策放開后的第二個季度,消費便修復至放開前水平(圖4)。而在放開后的第一個季度,在疫情反彈下,居民的出行消費往往受到抑制,我國臺灣、我國香港和韓國相對于放開當季,經歷了-6%至-3%的跌幅。鑒于內地在防疫大幅放松時的感染率遠低于上述幾個區域,對于消費的抑制可能更長,持續1-2個季度。
此外,從消費傾向來看,疫情造成的內地居民消費傾向下滑要比日韓嚴重(圖5-圖6)。由此看來,我們維持此前的觀點(見報告《2023年消費刺激備了多少彈藥?》),2023年上半年內地消費仍承壓,盡管二季度在低基數下壓力相對減弱,但全年來看,若是要是想要達到5%增速目標,仍需要政策刺激。
防疫政策放開后,消費股的表現如何?鑒于細分數據的可得性,我們主要選取了新加坡、日本、我國香港和我國臺灣的消費股進行研究。從可選消費的細分行業來看,在防疫政策放開后,日本出行鏈消費行業漲勢向好,但其他經濟體的消費股卻并未經歷顯著反彈。一方面受到全球加息潮下流動性加速收緊、海外資金流出增加的外部因素影響,另一方面通脹上行也使得部分經濟體內部貨幣政策收緊,導致股市估值回調(圖7-圖8)。而日本央行在年內維持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對于股市更為友好。
新加坡4月放開防疫,放開后的第一個月,除了消費品經銷商行業,消費板塊其他行業不漲反跌(表1)。事實上,消費股在放開后的六個月普遍下跌,這與新加坡零售數據僅在政策放開后小幅下跌的基本面背離。新加坡防疫放開的時間段恰逢美聯儲、歐洲央行等海外央行加息步伐提速,全球流動性加速收緊,導致新加坡股市回調。12月在美聯儲加息步伐放緩下,此前領跌的酒店類度假行業強勁反彈。
我國臺灣和新加坡同樣在4月放開防疫,股市受到海外資金流出的大幅沖擊,消費板塊跟隨大盤下跌(表2)。不過,可選消費的細分行業中,酒店類度假行業仍具備韌性,在放開后2個月錄得正收益,并持續跑贏其他細分行業。
同樣在4月放開防疫政策的日本,消費股卻經歷了反彈,且出行鏈行業漲勢向好(表3)。可選消費中,在放開后1-2個月,汽車相關行業領漲(汽車制造、機動車零配件和輪胎等)。日本經濟基本面更為強勁,在上述經濟體中,日本零售受到政策放開的沖擊最小,并且修復速度最快。日本央行相對寬松的政策也助力經濟復蘇。
我國香港在防疫放開后,互聯網零售收到較大沖擊(表4)。我們選取了2021年7月防疫政策放開作為研究起始時點(我國香港防疫政策曾在今年2至3月大幅收緊,對數據的擾動較大)。港股消費板塊并未在政策放開后反彈,與彼時美聯儲撤出寬松政策,釋放結束taper信號有關。
總結來看,參考亞洲經濟體防疫政策放開的先例,我們認為2023年上半年內地消費仍舊承壓,或在三季度強勁反彈。A股消費板塊方面,酒店等度假相關行業有望迎來階段性行情,而互聯網零售或受到沖擊。此外,盡管美聯儲明年有望停止加息,海外流動性收緊態勢將緩和,但是不能忽視通脹再次上行導致美聯儲政策調整超市場預期,仍需警惕海外流動性超預期收緊導致的股市調整。
風險提示:海外貨幣政策收緊下外需回落,海外經濟提前進入顯著衰退,嚴重拖累我國出口。毒株出現變異,疫情蔓延形勢超預期惡化。
編輯/lyd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