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特斯拉(TSLA.US)$中國在熬過了艱難的20天之后,終于公布了最新的價格調整方案:入門版的Model 3降價1.4萬元,起步售價26.59萬元;入門版的Model Y降價2.8萬元,起步售價28.89萬元。
(資料圖)
這個價格,差不多已經是Model 3和Y在最近2年里的次高價格了。
數據來自:特斯拉官方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同時,特斯拉還重新啟動了暫停已久的「車主引薦」計劃,希望通過「老帶新」的方式繼續增加客戶量。
特斯拉經常調整價格,但這次調整不一樣。調整的原因、調整的環境都很不一樣,特斯拉在中國可能到了最艱難的時刻。
01、這次降價有點兒不一樣
特斯拉一貫被粉絲們稱之為「良心企業」,總是貼著成本定價。
一旦供應鏈成本下降就會進行相應的價格調整。但這一次有點不一樣,近期上游成本并沒有明顯的變動,同時動力電池主要原料碳酸鋰的成本不僅沒有降低,還一度沖高超過55萬元/噸。
那這一次,特斯拉為什么要降價呢?
核心原因在于,目前特斯拉中國的訂單儲備不夠用了。根據海外著名的特斯拉訂單跟蹤者TROY估算的數據顯示,9月份特斯拉中國訂單儲備為1.42萬張,10月更是下滑到1.08萬張。
數據來源:Troy Teslike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也就是說,如果繼續原先的保險補貼政策的話,特斯拉上海工廠在中國的訂單已經無法再堅持了。即便10月上海工廠產能主要滿足出口,國內的訂單儲備一個月就能吃光。所以,上海工廠目前已經適度放慢了生產節奏,以應對需求的減少。
這是特斯拉第一次,因為需求減弱,而不是成本下降,所采取的突然降價措施。
02、如何跨越創新者的鴻溝
美國的杰弗里·摩爾曾經寫過一本書《跨越鴻溝》,很好描述了高科技產品在市場營銷過程中將會遭遇的最大障礙:高科技企業的早期市場和主流市場之間存在著一條巨大的「鴻溝」,能否順利跨越鴻溝并進入主流市場,成功贏得實用主義者的支持,決定了這項高科技產品的成敗。
作者創建了「技術采用生命周期模型」,將消費者分為五大類,分別是:創新者、早期采用者、早期大眾、后期大眾和落后者;并將市場分為早期市場、主流市場和落后者市場。
圖片:來自知乎《跨越鴻溝》讀書筆記
早期市場主要由創新者和早期使用者構成,并由早期使用者主導(其實本質就是—嘗鮮型用戶)。嘗鮮型用戶(早期使用者)為企業提供了這一階段的大部分訂單;主流市場則是早期大眾和后期大眾,他們占到了整個消費者規模的三分之二,是企業獲得可觀收入的主要來源,也是企業必須爭取的消費者群體,同時也是企業持續繼續發展所需的規模最大的客戶。
然而,早期使用者和早期大眾需求不同,分屬兩個不同的細分市場,這條裂縫又寬又深,被稱之為鴻溝。如果企業不能跨越這條鴻溝,那就意味著企業不能打入主流市場,接下來很可能會一敗涂地。
看完這個創新模型之后,我們再來看一看中國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的滲透率。
數據來源:上險量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2021年,中國的新能源市場滲透率為13.84%。2022年,1-9月中國市場的新能源滲透率來到了24.20%。
而這樣的滲透率表現,恰恰正處于摩爾所描述的從早期使用者到早期大眾的之間的,需要跨越的那個鴻溝。
按照摩爾的表述,這道鴻溝產生的本質原因在于:早期采用者和早期大眾有完全不同的購買邏輯(本質上,這就是兩波完全不同目標客戶)。
圖片:來自知乎《跨越鴻溝》讀書筆記
早期使用者時刻關注行業內的技術動向,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對技術感興趣,另一方面是他們能看到顛覆性產品的長期價值。同時,早期使用者往往也愿意包容顛覆性產品中出現的一些小故障,畢竟對任何一項剛剛推向市場的顛覆性產品來說,小缺點是在所難免的——這樣的描述和幾乎2019-2020年期間特斯拉Modle 3和Y的交付質量和車主反饋幾乎一致。
但早期大眾則完全不同。早期大眾非常謹慎,他們希望看到顛覆性技術的進步,但是他們不愿意一次次地親自檢測并排除這些產品中出現的故障。一旦決定使用某一種產品,早期大眾就希望它不僅能夠正常地運作,而且還可以與他們現有的技術基礎緊密地融合。
早期大眾還有一個特點,那就是他們希望看到合理的競爭。在競爭之下,他們不僅能用更低的價格購買產品,而且一旦出了問題,他們還能迅速找到替代方案。最重要的是,通過競爭,早期大眾能確保自己買到的是市場中起主導作用的產品——這也是,為什么最近兩年里關于特斯拉和用戶的紛爭(比如降價維權等)如此之多的一個重要原因。
如今的特斯拉在中國正在面臨這樣的鴻溝,一方面:自主的品牌的競爭越來越激烈,可與特斯拉對標的產品也越來越多;更重要的一方面,特斯拉所面對的主流客戶群體也正在發生著劇烈的變化——他們希望更大的空間、更好的內飾、更舒適的調教,以及更加符合中國市場的智能座艙。而這一切特斯拉還暫時無法提供。
而特斯拉能提供的FSD?目前在國內無法完全體驗。
增加后排坐墊長度(3cm)?客戶的感知度有限。
更換72度的電池包?意味著價格又要上漲。
更換全新的內飾(新款S上的那套)?對于大部分客戶而言,「墻地面刮了白的毛坯房」依舊還是毛坯房。
要知道Model 3已經是一款上市6年的車型了。如果用中國新勢力的標準來看的話,至少已經要換代了。
03、特斯拉能夠「跨越鴻溝」么?
1、特斯拉的經銷網絡布局過于集中在一二線城市
先來看數量,截至9月30日,特斯拉在中國一共有242家門店,比2021年增加了16家門店。但是,特斯拉在今年上半年,也關閉了19家門店(凈增加16家門店)。可見特斯拉還在不斷調整自己的門店規模。
再來看布局,一線城市占比最高為45%,二線為35%,三線為19%,四線為1%,五線城市沒有布局。這也是這一輪調整后最新的結構,特斯拉增加了二線城市的門店數量,關閉了部分銷量不佳的四線城市門店,這讓特斯拉的門店結構中,一+二線城市的門店占比高達80%。
數據:特斯拉官網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而今年1-6月的銷量結構顯示,特斯拉在一二線城市的銷量占比高達93%。這意味著,三線及以下城市20%的門店數量僅僅貢獻了7%的銷量,折合單店月銷在40輛左右。特
斯拉下沉門店的低效和一線城市動輒單店月銷150+以上,形成了鮮明的反差。
城市布局方面,經銷網點過度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進一步導致銷量份額集中在一二線城市。這就是特斯拉需要跨越的城市布局鴻溝。
數據來源:上險量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特斯拉的銷量結構與BBA相比,在三線及以下市場的份額,還需要非常大的提升。
而按照最新的1-9月的上險量數據來看,一線城市(除北京外)滲透率全部突破30%,TOP15的二線城市上險量數據也全面接近30%。
數據來源:上險量 統計制表:痛快舒暢
一二線城市的新能源競爭已經并非是下一個階段的最主要市場了。未來一段時間里,中國市場新能源車增長的重點是三線以下城市和10萬-20萬元價位段,這是特斯拉需要邁過的產品鴻溝。
數據來源:乘聯會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2、10-20萬價位是未來新能源主要的增量空間
我們先來看一下,1-9月的分價位段的銷量數據。
數據來源:乘聯會 統計制圖:痛快舒暢
可以看出:在中國市場上,10萬-20萬元價位的乘用車銷量占比為49.55%,而25萬-50萬元價位段的銷量占比為19.68%。
在10萬-20萬元價位段,純電的滲透率為12.99%;25萬-50萬元區間的純電滲透率已經達到20.89%,是特斯拉主流車型的價位區間。
可以看到,在中國10萬-20萬元的市場占比最大,但純電車型滲透率低,特斯拉在這價位段產品空缺。
未來10萬-25萬元價位的新能源車,將成為主要的增長區間。
當一個公司的產品與主流的、增長最快的市場需求并不契合時,自然會遇到自己的天花板。
當然,很多人會說:「特斯拉不需要到這個價位,只需要搶占BBA的市場份額也可以呀!」
沒錯,不過一旦特斯拉選擇了這樣的策略,需要接受的是:BBA任何一個單一品牌在中國的年銷量天花板大約就是70萬-80萬輛(包含進口車),如果扣除部分BBA入門版的車型,這個數字還會更低一點,大約就是在60萬-70萬左右。
這意味著,如果未來一段時間里,特斯拉沒有全新的20萬元以下的車型,即便國產S或者X——70萬輛就是特斯拉2023年銷量天花板!
04、小結
特斯拉的這一次價格波動,不是常規的「成本驅動型」的,而是實實在在的「競爭受迫型」的降價。
一方面:產品老化與市場競爭的慘烈程度,讓特斯拉的訂單儲備迅速下滑。即便是推出了1.4萬+的優惠政策之后,據了解截至27日,特斯拉降價后新增的訂單大約是在3萬張左右,整體表現還是略低于預期的。
另一方面:特斯拉的直營模式和經銷網絡布局,過于集中于一二線城市,也將會導致特斯拉將會失去,新能源銷量快速增長的三、四線及以下城市。
基于以上幾點,可以判斷:如果沒有全新的產品推出,2023年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的銷量天花板就是在70萬輛左右。
那么,究竟特斯拉能不能「跨越鴻溝」進入更為廣闊的大眾市場?到底特斯拉會不會「失去魅力」呢?
一切交給特斯拉和市場銷量來回答吧。
編輯/phoe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