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本質發生變化,長期依賴人為的增長刺激,長期未能投資于可持續增長的源泉」三重因素下,全球經濟增長模式失去效力。
近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在新發布的《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中大幅下調2022年經濟增長預測,對2023年的預期也較為悲觀,這意味著全球經濟增長模式面臨著廣泛的危機。
知名經濟學家、安聯(Allianz)首席經濟顧問Mohamed El-Erian在報業辛迪加最新的一篇專欄文章中,對《世界經濟展望》進行解讀分析,并警告稱:全球增長引擎正在熄火!
El-Erian指出,《世界經濟展望》報告令人警醒,IMF很少在一年的第一個季度就大幅下調對全年經濟增長的預測。
而在本次報告中,IMF已經下調了其190個成員國中86%國家的經濟增長預期,并且將全球2022年全年增長預期下降了近一個百分點,從4.4%下降到3.6%。
IMF報告還預計通脹會大幅上升,El-Erian認為,所有這些壞消息都帶來了更深層次的不確定性,在風險平衡方面存在向下傾斜的傾向,預計各國內部和各國之間的不平等性都將惡化。
另外,這次修正引起了媒體的廣泛關注,人們關注的焦點是今年的修正規模,其中大部分都與俄烏沖突造成的不利經濟影響有關。沖突中斷了全球玉米、天然氣、金屬、石油和小麥的供應,也推高了化肥等關鍵商品的價格。這些事態發展引發了迫在眉睫的全球糧食危機和更嚴重的全球饑餓問題。
考慮到沖突規模較大,El-Erian認為,IMF在今年晚些時候進一步下調增長預測(尤其是歐洲)也不奇怪。
不僅僅是今年,IMF同樣下調了2023年增長預測,從3.8%下調至3.6%,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都在下調名單之列。
對此,El-Erian指出,這意味著全球增長模式失去效力,增長引擎正在熄火!
在當前的運營環境下,現行的增長模式不但無法幫助經濟體抵抗意料之外的負面沖擊,而且也未能在壓力較小的時期保持良好的包容性增長水平,這個問題令人擔憂。
三大因素導致引擎熄火
El-Erian進一步分析了全球增長模式為何失效?他將其歸咎于三大因素:
1、全球化本質發生變化;
2、長期依賴人為的增長刺激;
3、長期未能投資于可持續增長的源泉。
El-Erian指出,經濟和金融全球化的發展方式使各國經濟更難利用國際貿易和外國直接投資促進國內增長。雖然疫情沖擊了全球供應鏈,造成了中斷,但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出現之前,貿易和投資限制措施就已經在逐步增加。
在全球化逐漸破裂的大環境下,高通脹又限制了各國央行采用刺激性貨幣政策,此外財政政策擴張空間也十分有限,一些國家已經面臨較高的債務水平。正如IMF指出的,整體經濟風險急劇上升,政策權衡變得更具挑戰性。
同時,由于過去長期未能投資于有形基礎設施和人力資本等真正的增長動力,許多國家生產率增長水平較低。
El-Erian警告稱,IMF的報告給了各國政策制定者一個重要提醒,即他們需要將更多注意力集中在創新、提高生產率和加強「實現強勁、包容性經濟增長」的其他驅動力上。否則,中期增長停滯的風險將高得令人不安。在一個面臨巨大氣候、經濟、金融、體制、政治多重挑戰的世界里,我們將難以承受。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