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人士仍然看好美股的原因或在于,他們認為,美國通脹只是暫時的。
上個月的美銀基金調查顯示,大多數人認為市場將出現熊市和滯脹,樂觀情緒跌至08年金融危機前的水平。如今一個月之后,這種悲觀情緒進一步加劇,但美股似乎沒有受到很大的影響。
全球增長預期陷入悲觀,但股市樂觀情緒并未消散
美國銀行周二發布了最新的4月基金經理調查,本次調查咨詢了總計管理9290億美元資產的329名參與者,結果顯示全球增長預期的樂觀情緒比上個月下降得更嚴重,降至歷史新低(凈下降71%)。
與此同時,基金經理對滯脹的預期已飆升至2008年8月以來的最高水平,這加劇了悲觀情緒。
目前,受訪者認為全球經濟衰退是最大的「尾部風險」(占26%);第二是鷹派的央行,第三是通貨膨脹,第四是俄烏沖突。
然而,受訪者仍然看好股市的表現。盡管他們認為目前金融市場穩定的風險與疫情時期以及2008年金融危機時有得一拼,可超配股票的受訪者占比仍然高居不下。
正如美國銀行所指出的那樣,「全球增長與股票配置之間的脫節仍令人震驚」。投資者對股市的樂觀程度略有提高,雖然仍處于低迷的水平,但遠未接近衰退時應有的低位。美國銀行警告稱:
人們對金融市場穩定風險的擔憂意味著,股價將進一步下跌。
市場情緒矛盾的原因:通脹只是暫時的?
這種矛盾的情緒如何理解?為什么大多數華爾街人士預計會出現衰退,但又站在股市多頭的一方?金融博客零對沖認為,關鍵在于通脹。
周二公布的數據顯示,3月美國CPI同比漲幅為8.5%,為40年來最高。但美銀的調查顯示,只有49%的受訪者認為通脹是永久性的,而高達43%的受訪者認為通脹是暫時的。
對通脹情緒的轉變可能是此次美銀基金調查中最需要注意的地方。越來越多的受訪者說通貨膨脹很快將成為通貨緊縮。這意味著,美聯儲重新回到寬松只是時間問題。華爾街人士認為,在當前通貨膨脹的浪潮逐漸消退之后,市場將會見到更多的寬松政策。
因此,對他們而言,現在拋售并沒有意義,要做的反而是搶占先機,押注美聯儲的下一次寬松政策。這也是通脹數據接近創紀錄水平,而出售風險資產的人數卻越來越少的原因。
另一方面,美銀美林的調查顯示,基金經理普遍的預期共識是,今年美聯儲加息幅度僅為7.4次,遠低于聯邦基金期貨市場實際預測的9次以上。
雖然說這一數字與3月相比已經有大幅的增長,但與市場共識相比仍非常低。目前市場認為在接下來的三場會議上將有6次加息,而受訪的基金經理卻認為,美聯儲的緊縮周期將在2023年上半年之前結束。
也就是說,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市場定價與這些仍然看漲股市的基金經理的觀點之間存在巨大差異。雖然利率市場已經預計美聯儲會積極加息,但持續的高通脹似乎仍然沒有完全計入股市當中,預計通脹暫時性的討論仍將繼續下去。
因此,華爾街最大的空頭之一,美銀美林的策略師Michael Hartnett表示:
我們仍然處于‘逢高賣出’(sell the rally)陣營,因為利潤政策的設置意味著1月和2月的拋售只是22年的開胃菜,而不是主菜。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