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美國銀行客戶在美股的凈賣出達到28億美元,拋售標的包括股票和ETF。對沖基金、機構客戶和散戶資金流向均為凈賣出;客戶選擇拋售大盤股,但買入中小盤股;企業回購相比一周前略有回升,回購主體為大盤科技公司。以消費類和通信服務為首的行業最不被看好。
上周五,摩根士丹利在其追蹤資金流的主經紀商報告中披露機構在瘋狂賣出美股、加空倉。其報告稱,上上周對沖基金更是在美股持續反彈之際,出售了更多的美股多倉,并且空倉規模增加,凈杠桿率下降3個百分點降至45%。而上周末摩根大通發布的主經紀商報告顯示,在美股持續反彈時,對沖基金卻一再拋售,“過去九個交易日里有八日都在凈賣出”。
然而,越來越多的信號都促使華爾街機構不得不重新審視美股未來的走勢。
昨天,連今年美股拋售期間還堅定看多的摩根大通首席全球市場策略師Marko Kolanovic也表示,美股已收復3月初拋售以來的大部分跌幅,看來不再超賣,并建議投資者現在應該獲利了結,將部分資金轉投美國國債,趁美債被大舉拋售之際入手。
根據最新的美國銀行證券客戶流量趨勢周報,上周美國銀行客戶在美股的凈賣出達到28億美元,拋售標的包括股票和ETF。值得注意的是,以對沖基金為首連續第六周賣出,機構客戶也連續第二周成為凈賣家,而散戶在流入資金的四周滾動值中也顯示為負。
從標普500指數近期回報的指標來看,散戶資金的流量這一指標在預測市場上,雖然比機構差一些,但是比對沖基金好。
兩周前,美銀的全球調查顯示,基金經理超過5%的資產配置為現金。報告稱,從股市和高收益信貸中流出的資金激增,也表明現在是買入的時候了。
而早前,美銀最新的基金經理調查顯示,當前看空情緒極端,即使觸發了美銀自身的買入信號,美銀策略師們并不認同這一戰術性買入信號,稱他們“仍屬于“逢高賣出”陣營”。
從客戶流向來看,美銀報告顯示客戶選擇拋售大盤股,但買入中小盤股。
唯一的一線希望是,市場的最后一個支柱,即企業回購相比一周前略有回升。雖然回購在財報前的平靜期通常更加不溫不火,但總體而言,今年企業回購呈現放緩趨勢,目前企業回購占標普500市值的百分比僅為0.06%,低于2021年0.07%和2019年0.10%水平。
從數據來看,回購股票的公司幾乎集中在大盤科技公司。
具體來看美銀客戶拋售的行業,主要集中在11個行業中的5個,以消費類和通信服務為首。
此外,大多數行業的ETF(除能源、公用事業和醫療保健外)都出現了資金流出,只有商品ETF出現了大量資金流入。
根據上周的趨勢,美銀表示消費行業最不被看好,而房地產和能源股行業則在上周出現了最大的流入。
在我們的數據歷史上,消費類股票的流動是自08年以來最消極的,而且在行業市值的百分比上低于平均水平一個標準差以上。在之前幾周,該行業在隨后的一個月中繼續表現不佳(平均70bp),但在接下來的三個月中平均表現出色1個百分點(且70%以上的時間)。
除了美銀周度報告顯示的強烈信號外,華爾街對于“熊市陷阱”的警告聲日漸響亮,從美國銀行到摩根士丹利,策略師們都在敦促投資者不要追逐收益,他們提到了從國債收益率曲線反轉到估值過高和潛在的令人失望的收益等各種情況。高盛追蹤的動向顯示,在3月的前21個交易日里,投資者有15個交易日在解除他們的風險押注——削減多頭,回補空頭。
編輯/Vi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