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美股收盤上漲,道瓊斯指數漲0.27%、標普500指數漲0.72%、納斯達克指數漲1.31%,延續了美股過去兩周連升的勢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過于$蘋果(AAPL.US)$。蘋果股價已連續第10個交易日上漲,創2010年10月以來最長連漲紀錄,10天內的累計漲幅達16.6%。
與此同時,俄烏沖突仍在繼續、石油價格高企、通脹肆虐全美、美聯儲可能更激進地加息、潛在的糧食短缺等等,壞消息似乎還沒有結束,但股市繼續上漲。這一幕與2020年4月至5月期間市場強勁反彈十分相似,當時美國正遭遇嚴重的疫情、失業率達到創紀錄水平、全美經濟活動大多暫停、經濟學家表示美國經濟正處于衰退之中。
這聽起來很違反直覺,但市場并沒有像許多人認為的那樣關注這些因素。事實上,所有這些因素只會導致極端的負面情緒,這往往標志著主要的市場底部。換句話說,這些問題對“市場先生”來說真的無關緊要。
在3月中旬之后,隨著市場逐漸趨于冷靜,大量逢低買盤涌入,“抄底”之聲不絕于耳,美股開始大幅反彈,距離3月14日出現的近期低點,納斯達克綜合指數已經反彈逾10%,美國標準普爾500指數和道瓊斯工業平均指數的反彈也超過了5%。
有跡象顯示,大量散戶正跑步入場,瘋狂抄底美股,特別是此前跌幅較大的科技股更受歡迎。他們不僅選擇逢低買入,還加大杠桿瘋狂抄底。
與美國散戶同樣瘋狂的還有美國上市公司。高盛的數據顯示,美股今年迄今為止已批準的股票回購規模達到創紀錄的3190億美元,上年同期為2670億美元。越來越多的上市公司在股價低迷之際,選擇回購自家股票。
為了能夠更快地抄底,企業們還公開宣布了超過330億美元的加速股票回購計劃。相較于2021年一季度,加速回購的規模已經比當時高出近四倍。即使是新上市的公司,在股價大幅下跌之后,低股價的吸引力也令其紛紛加入了回購的行列。
近期,高盛分析師將2022年的股票回購預期規模上調至創紀錄的1萬億美元,這將比去年高出12%。要知道去年企業的回購熱潮推動標普500指數上漲了27%。
正如波浪理論創始人拉爾夫·納爾遜·艾略特(Ralph Nelson Elliott)多年前所說的那樣:“這些周期性變化的原因顯然源于永恒不變的自然法則,它支配著一切,包括人類行為的各種情緒。”“因此,在這個循環的長期進程中,原因往往變得相對不重要。當前的新聞和政治發展只是次要的,很快就會被遺忘;他們對市場趨勢的影響并不像人們通常認為的那么大。”
1988年,Cutler, Poterba和Summers進行了一項名為“是什么影響了股價”的研究,他們回顧了主要經濟新聞或其他類型的新聞(包括主要的政治事件)之后的股市價格走勢,從而建立了一個模型,通過這個模型,人們可以回溯性地預測市場走勢。
然而,該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與基本價值有關的宏觀經濟新聞只能解釋大約五分之一的股市價格走勢。”事實上,他們甚至指出,“近年來,許多最大的市場波動都發生在沒有重大新聞事件的日子里。”他們還得出結論說:“關于政治發展的大新聞和國際事件帶來的影響微乎其微。”
1998年8月,《亞特蘭大憲法報》發表了Tom Walker的一篇文章,他對42年來發生的“意外”新聞事件和股市的相應反應進行了自己的研究。他的結論將會讓大多數人感到驚訝,那就是,要識別出市場交易和驚人的意外消息之間的聯系是極其困難的。根據研究和結論,即使事先有消息,投資者也不能僅僅根據這些消息來決定市場的走向。
2008年的另一項研究表明,股票的大幅波動與任何新聞無關,“大多數這樣的市場跳躍與任何新聞都沒有直接關聯,而且大多數新聞也沒有引起任何跳躍。”
結合美股近期來發生的事情來看。在當前的回調中,市場正在下行,而大多數市場參與者甚至沒有意識到市場已經觸底,并在俄烏沖突爆發的同一天開始了10%的反彈。
因此,有分析人士預計,只要市場在任何進一步的回調中,標普500指數能夠保持在4350點這個阻力位以上,多頭就會保持強勢。標普500指數目前的理想目標區域是4750點附近,在它突破新高并向5500點前進之前會有更大的回調。但是,由于完成這一進程需要很長時間,可能要到夏末甚至初秋才能看到它創下歷史新高。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