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下午,美團公布2021 Q4及年度業績,21Q4實現收入495.2億元,yoy+30.6%, 實現Non-GAAP歸母凈利潤-39.4億元,yoy+174.0%;雖然21Q4收入及虧損均好于市場預期,財報還是引發了市場的爭議。此文,華爾街見聞·見智研究將對這些爭議進行探討。
爭議1:基本盤外賣業務成為公用事業?
21Q4餐飲外賣業務實現收入261.3億元,yoy+21.3%,qoq-1.4%。拆分來看,1P模式下的商家端和消費者端的配送服務收入為142.5億元,占比54.6%;傭金收入(技術服務費)為77.7億,占比29.7%;在線營銷服務收入為32.2億元,占比12.3%;21Q4實現經營利潤17.4億元,yoy+96.7%,經營利潤率yoy+2.2pct至6.6%;
雖整體情況可觀,但市場爭議的點在于1P模式下餐飲外賣的配送相關成本在21Q4達到了183.1億元,因此142.6億元的收入是入不敷出,美團是倒貼了40.5億在做餐飲外賣配送;如果按照財報給出的21Q4餐飲外賣交易39.1億單且1P模式下餐飲外賣交易單數占比67%可推算出1P模式下每單餐飲外賣配送虧損超過1.5元;總體而言,餐飲外賣配送成本占到餐飲外賣營收的70%。
按全年來看的話可以得到和Q4基本統一的結果:
全年餐飲外賣實現營收963.1億元,其中1P模式下的商家端和消費者端的配送服務收入為542.0億元,但其成本高達681.8億元,相當于美團倒貼了139.8億元,1P模式下每單餐飲外賣配送虧損接近1.5元,餐飲外賣配送成本占到餐飲外賣營收的71%。
市場部分投資者認為美團的基本盤業務已經實質上變成公用事業,宏觀經濟的放緩疊加反復擾動的疫情使得美團不得不承擔更多社會責任,對騎手給予更多的補貼以及降低對商家征收的技術服務費,而這都將影響到美團基本盤業務的盈利能力,認為美團雖然創造了社會價值但犧牲了股東的利益。
見智研究認為,承擔起一定社會責任是如美團這般互聯網巨頭應該且必須的職責,對于營收和利潤會有一定的犧牲無可否認;但從長遠角度來看,美團創造社會價值的同時也在為自身及股東利益打下基礎:
與阿里、拼多多、京東相比,美團的業務協同性是最佳的,雖然每個業務單獨看都有強勁的競爭對手,但美團一個超級APP匯聚了所有業務的入口使得協同可以相對輕松去實現;餐飲外賣業務作為美團基本盤的優勢在于一日三餐都可以通過美團外賣來解決,因此美團的日活躍用戶應該比起競爭對手是最高的,大量的日活躍用戶通過超級APP帶來的協同可以較為輕松的實現為其它業務的導流。
因此,通過對騎手補貼、對商家降低技術服務費的征收及給用戶優惠不僅能夠在宏觀經濟疲軟及疫情反復擾動的當下讓美團創造更多社會價值,也促進了其基本盤的擴大從而為長遠未來的利潤埋下種子。所以雖然目前的社會輿論及美團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不支持美團更多從外賣業務獲取利潤,但就算沒有利潤甚至虧損,變成了公用乃至公益事業,對美團都是價值極高的。
因此,目前階段更應該關注美團外賣業務的營收、交易金額增長、交易用戶、交易單數等的增長
2021年美團餐飲外賣營收從2020年的662.7億增長至963.1億, yoy+45.3%;餐飲外賣交易金額從20年的4889億元增長至21年的7021億元,yoy+43.6%;餐飲外賣年度交易用戶數yoy+13%,年度交易用戶平均交易頻次yoy+25%。上述數據都是非常靚麗的增長,表明美團外賣的基本盤業務依然牢固。
爭議2:新業務虧損過多,前景不明朗?
美團的新業務包括自營模式的生鮮平臺美團買菜、社區團購平臺美團優選、「萬物到家」即時零售平臺美團閃購、美團電商等;2021年,雖新業務及其它分部的營收yoy+84.4%至503億元,但虧損也同比擴大超過2.5倍,達到了384億。
部分投資者覺得美團沒有必要在這些新業務上投入過多,畢竟買菜業務、電商業務等都是競爭非常激烈的領域,且像前置倉模式到目前還未有那家真正跑通,但卻十分燒錢。
見智研究認為,新業務方面,美團有自己的優勢也有劣勢,具體后續能不能跑出來需要繼續觀察:
以美團閃購而言,此業務模式其實與美團現有的外賣配送體系模式、組織流程有很高的趨同性,是美團可以撬動杠桿來較快、較好跑通的新業務。
電商部份而言,美團會面臨極大的壓力,有拼多多、淘寶、京東三家巨頭在前,還有拼抖音、快手等內容電商在后,且做電商所需的流程、系統架構、商業模式也與現有的美團組織架構及流程非常不同。舉個例子,美團因為其基本盤是外賣業務,所以像退換貨類的逆向流程經歷的非常少,但這是做實物電商業務將會不斷面臨的問題;總體而言,電商部份要將業務、財務流程等都理順確實需要很大的財力、物力、人力的投入。
社區團購及自營買菜業務而言,前期的燒錢投入不可避免,但確是本地生活的重要一環,因此是作為本地生活巨頭的美團的必爭之地。對于此方面業務,「鮮」和「快」是很重要的核心,這也是美團相對優勢的地方,因此美團最終能夠跑出來的概率還是很大。
最后,前面提到美團比起其它巨頭所具有的一個優勢是超級APP能帶來更好的協同;更高的日活躍用戶也會為其新業務的開拓有加成效應,在新業務方面對于用戶的穩健性、活躍度等無需再投入大量經歷及財力,而可以更加關注于基礎設施、業務邏輯的建設。
爭議3:抖音會否一定程度沖擊美團的到店及酒旅業務?
2021年,美團的到店及酒旅業務實現營收325億元,yoy+53.1%,經營利潤實現141億元經營利潤率達到43.3%,是美團盈利的最主要及重要來源。但隨著抖音大力進軍本地生活,部分投資者擔心會對美團的到店及酒旅業務形成一定程度的沖擊。
見智研究認為,抖音很難對美團形成大的沖擊;消費者挑選餐廳、酒店的時候通常都是選擇單刀直入,而不會去刷抖音找店鋪,這樣效率過于低下。如果要做外賣的話,抖音都缺少基礎設施,比如配送網絡等,而這些就算愿意投入建設也是需要相當的時間的。
編輯/ne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