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者正在將目光集中在中東和拉丁美洲的大宗商品出口商身上。
隨著新興市場美元債券24年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個季度即將結束,投資者正在將目光集中在中東和拉丁美洲的大宗商品出口商身上。
俄烏沖突爆發后,能源和食品價格迅速上漲,給本就較為脆弱的市場帶來了壓力。沖突引發了一陣風險厭惡情緒,Bloomberg跟蹤新興市場美元債務的指數出現了1998年亞洲金融危機以來表現最糟糕的一個季度,且Bloomberg跟蹤的新興市場貨幣中,有四分之三都出現了下跌。
高盛策略師Andrew Tilton和Kamakshya Trivedi表示:「對于新興市場經濟體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的時期。」「俄烏沖突以及由此產生的對俄制裁所帶來的經濟代價可能是巨大的,而且是高度不對稱的。」
自俄烏沖突以來,石油期貨價格上漲了22%、天然氣期貨價格上漲了20%,小麥期貨上漲了24%。不過,高盛也表示,這給市場帶來壓力的同時也提振了包括拉美、沙特阿拉伯、阿聯酋和尼日利亞等大宗商品出口國的實力。
然而,能源和食品價格上漲對前沿經濟體和進口這些商品的國家造成了嚴重沖擊。Voya投資管理公司新興市場固定收益部門主管Jean-Dominique Butikofer表示:「不斷上升的通脹,尤其是食品通脹,令新興市場的財政部長和央行行長越來越頭疼。」他警告稱,對食品價格進行補貼的必要性將打擊大宗商品進口國的財政預算,尤其是在家庭購買力下降的同時,社會動蕩的風險也在增加。
Nordea Investment駐哥本哈根高級宏觀策略師Witold Bahrke稱,該公司相應地改變了策略,買入大宗商品出口商的股票,賣出進口商的股票。
而在Renaissance Capital全球首席經濟學家Charlie Robertson看來,這些大宗商品進口商的疲軟實際上可能是一個機會。M&G Investments的基金經理Claudia Calich則青睞非洲和中東的高收益石油出口國,以及墨西哥等與美國經濟掛鉤的拉美市場。
編輯/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