鑒于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之一,俄烏沖突已經給能源供應帶來了全球風險。
自從俄烏沖突爆發以來,鈾的價格上漲了40%,觸及了市場十多年來從未見過的高點水平,盡管這種用于生產核能的燃料的全球供應幾乎沒有受到直接影響。
根據核燃料咨詢公司UxC的數據,鈾價格3月10日攀升至每磅59.75美元。
這是自2011年3月以來的最高水平。同年3月,日本發生大地震和海嘯,導致福島第一核電站停電和熔毀,促使各國重新思考核能的安全問題。
在今年2月24日俄烏地緣風險發生之前,鈾的價格一直在43美元左右。UxC總裁喬納森?欣茲(Jonathan Hinze)表示,鈾價上漲背后的明顯驅動因素是俄烏沖突,以及各種能源市場不斷變化的形勢。
他說,俄烏沖突不會對鈾價立即產生影響,因為沒有人會在一夜之間建立一個新的核反應堆,以彌補失去的天然氣或石油進口。然而,有跡象表明,一些歐洲國家可能會改變對核能的立場,延長現有核反應堆的維護時間,或者更早地建設新反應堆,因為它們希望擺脫對俄羅斯天然氣的依賴,實現多樣化。
欣茲表示,比利時正在改變其在2025年最后期限前逐步淘汰所有7個核反應堆的立場。據《世界核能新聞》報道,該國聯邦核控制機構今年早些時候表示,如果取消核電會危及能源供應安全,一些反應堆可能會運行到2025年以后。
鑒于俄羅斯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和天然氣出口國之一,俄烏沖突已經給能源供應帶來了全球風險。美國和全球油價已攀升至2008年以來的最高水平,而歐洲參考的荷蘭TTF天然氣價格最近觸及歷史高點。
Sprott Asset Management首席執行官約翰?Ciampaglia表示,與歐洲不同,美國并不依賴俄羅斯的石油或天然氣,而是部分依賴來自俄羅斯的濃縮鈾。美國公用事業公司16%的濃縮鈾供應來自俄羅斯,而歐洲20%的濃縮鈾供應來自俄羅斯。
Ciampaglia警告稱,無論是西方的制裁措施,還是公用事業公司自己決定不再進口俄羅斯的濃縮鈾,亦或是俄羅斯決定禁止濃縮鈾出口,造成的供應中斷都將進一步加劇市場上已存在的結構性供應不足。
國際能源署的數據顯示,去年全球核能發電量增長了3.5%,中國增長了約11%,但美國的核能發電量下降了1.5%,為2012年以來的最低水平。
自2021年7月成立以來,世界上最大的實物鈾基金——斯普洛特實物鈾信托基金(UUT.Canada)持有的鈾燃料從1810萬磅攀升至5100萬磅以上,資產凈值從成立以來的6.3億美元增至30億美元以上。截至3月17日,該基金今年已經上漲了約28% 。
Ciampaglia說,人們對鈾投資的興趣是在世界努力履行氣候變化承諾之際產生的,因為核能是一種可靠的能源,可以提供零溫室氣體排放。
UxC的欣策指出,俄羅斯是核反應堆的主要出口國,對俄羅斯的制裁可能會造成問題,或導致一些核項目的取消。就目前而言,對鈾價未來走勢做出任何預測都充滿不確定性,但考慮到俄羅斯受到的貿易限制和影響核市場的相關因素,最近鈾價格的上漲勢能不太可能減弱。
編輯/t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