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精編自東吳證券研報《小米集團2021四季度業績前瞻:手機ASP持續提升,互聯網業務維持韌性,造車影響逐步顯現》
$小米集團-W(01810.HK)$將于3月22日(周二)發布2021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
東吳證券預計小米集團2021Q4實現收入823億元,同比增長16.7%,經調整凈利潤40.8億元,同比增長27.2%。
具體分析如下:
1、手機缺芯仍然影響銷量,高端化助推ASP持續提升
根據Canalys數據,2021年全年,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1.91億部,全球市占率排名第三。換算到2021Q4單季度,智能手機銷量在4500萬左右,同比增長6%。
公司第三代高端機小米12于2021年底發布,同時積極開拓海外市場,該機構認為公司高端化戰略將帶來ASP(平均售價) 的持續增長,從而在手機大盤銷量萎靡的情況下繼續推動手機業務增長,預計公司2021Q4單季度ASP同比提升有望達到10%。
2、互聯網業務營收有望超預期,用戶規模增長顯著
互聯網強監管的新常態下,行業內企業增速下滑明顯,公司通過多業務領域布局,廣告、游戲維持較高增速;海內外均衡發展,海外互聯網業務憑借用戶基數的擴大而不斷增長。
據小米公司微博,MIUI全球月活用戶數于2021年11月22日正式突破5億。該機構預計公司互聯網業務2021Q4營收有望超過71.0億元,同比增長超過15%。
3、IoT業務毛利率有所改善,海外增長空間仍然較大
2021Q4,公司電視、空冰洗、智能手表、TWS耳機等產品均表現亮眼,該機構預計IoT與生活消費產品業務營收有望同比增長超過17%,達到247億元。
毛利率方面,受益于電視等產品的回暖,毛利率有一定提升。往后看,海運價格恢復正常,有望驅動公司IoT業務毛利率持續維持穩健水準。
4、造車業務抬升研發投入,短期影響將逐步顯現
2021年3月底,雷軍在宣布造車的演講中表示,未來十年小米將投入100億美元造車,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
造車是公司深思熟慮后的舉動,將為公司成長提供新動能,但截至2024年上半年量產車型發布前,研發費用的攀升將侵蝕原有業務的部分利潤。該機構認為研發費用的攀升在可預計、可消納的范圍內,不改變公司遠期成長邏輯。
風險提示:行業競爭加劇,疫情嚴重程度超預期,技術升級風險,貿易戰風險,港股流動性風險。
綜合來看,由于造車投入帶來的短期利潤壓力,東吳證券將公司2021-2023年EPS由0.9/1.0/1.1元調整為0.9/0.9/1.0元,對應PE分別為15.1/15.0/12.9倍(取2022年2月21日匯率,港幣/人民幣=0.81)。
考慮到公司手機高端化仍在不斷推進,互聯網業務表現亮眼,造車有望提供遠期增長動能,東吳證券維持對小米「買入」評級。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