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短期而言,3月多地局部疫情沖擊下經濟可能出現一些波折,一季度經濟增速或將前高后低。全年維度來看,上半年將是政策發力最密集的時期,一、二季度或成為經濟環比增長最快的時點。若穩增長目標在上半年達成,政策變化有可能快于市場預期,疊加海外滯脹和衰退風險增大,全年經濟動能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
1-2月經濟數據大超預期之后,3月經濟數據可能出現一些波折。1-2月經濟超預期很大程度上是政策集中在年初發力的結果,投資是核心驅動力,內外需共振共同推動經濟向好。隨著政策力度的不斷釋放,上半年經濟向好的趨勢不會改變,但也并非沒有波折。首先,3月疫情蔓延到深圳、上海等經濟重鎮,防控措施的階段性升級大概率對經濟形成一定擾動。其次,2月金融數據表現不佳和3月票據利率下行意味著實體需求可能略顯不足。最后,房地產的基本面仍然沒有太多改善,預計地產投資短暫的正增長3月難以維持。在一系列因素的疊加下,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會走成前高后低,但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的概率較大。
全年經濟環比動能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經濟和政策變化或快于市場預期。市場普遍預期積極的宏觀政策力度可能維持到三季度,但1-2月經濟數據表明政策發力的速度和效果比市場預期的要更快。若政策效果好于預期,二季度能夠實現穩增長目標,便存在提前退出的可能。我們認為上半年就是政策發力最集中的時期,一、二季度或成為經濟環比增長最快的時點。下半年國內政策力度或將有所下降。俄烏沖突、高通脹、海外宏觀政策緊縮或將導致歐美走向滯脹和衰退,對于中國而言,外需的不確定性也將有所增大。今年中國經濟動能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
經濟結構方面,市場對投資走勢的分歧并不大。對于消費,精準防控將更加統籌兼顧,短期的疫情擾動過后消費將重回修復通道。從居民支出結構上看,剛性的食品需求和彈性的耐用品需求并沒有明顯的下降,占比24%的居住消費和占比11%的教育文娛消費是導致居民消費支出增速下滑的主要分項,疫情擾動和防控措施是主因。
結論:
短期而言,1-2月經濟數據大超預期之后,3月經濟數據可能出現一些波折。一季度經濟增速可能會前高后低,但GDP增速保持在5%以上的概率較大。
全年維度來看,上半年就是政策發力最集中的時期,一、二季度或成為經濟環比增長最快的時點。
隨著下半年國內政策力度若下降以及海外滯脹和衰退風險增大,經濟動能或將呈現前高后低的趨勢。經濟結構上看,市場對投資走勢的分歧并不大。對于消費而言,精準防控將更加統籌兼顧,短期的疫情擾動過后將重回修復通道。
編輯/iri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