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這一代美國機構投資者「從未見過」這樣一個市場
在動蕩與充滿風險的市場中,幾乎沒有“避風港”可以躲避風浪。
在俄烏地緣政治沖突、通脹高企以及各國央行加息的壓力下,大量投資者不得不重新搭建投資組合。這一背景下,市場潛在的波動性也在提升。年初至今,衡量S&P500指數未來30天的隱含波動率的CBOE VIX指數大幅攀升,且在3月7日達到了36.45的高點,上一次VIX指數到達此高位還是2020年10月美國大選之前。
投資管理公司Xponance的創始人、首席執行官兼首席信息官Tina Byles Williams表示:
“過去30年我們一直生活在低通脹和低地緣政治風險的環境中,二者中任意一個風險的飆升都只會被當做"暫時的"。不過,情況正在發生變化,通脹和地緣政治風險正慢慢改變市場。”
這一背景下,投資者應該如何搭建新的投資組合呢?
Northern Trust 的量化策略主管 Michael Hunstad 表示,通常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投資大宗商品于自然資源是明智的決定,但問題是現在才介入商品市場是不是“為時已晚”。
Winhall Risk Analytics 的合伙人 Brett Friedman 對此也表示贊同。他表示,此時將資金投入大宗商品、農業或自然資源中“存在真正的風險”,理由是:如果地緣沖突逐漸平息甚至突然結束,那么,“商品將像滾石一樣下跌”。
股票市場上的難度似乎也在增加。
高盛的對沖基金全球負責人Tony Pasqsuariello 此前表示,如今,世界正在進行一場從全球化轉向區域化的“范式轉變”。如果這個判斷是正確的,那么它可能帶來的后果是:更脆弱的市場、更高的波動性、更低的流動性。此外,雖然炙手可熱的CPI報告、歐洲央行“意外鷹派”以及圍繞俄烏沖突的持續頭條新聞,短期為市場創造了一系列高質量的“超級戰術機會”,但這可能并不適合“膽小”的投資者。
對于公用事業、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和消費品這類“防御性板塊”,Michael Hunstad 表示,現在也有風險:
“這是部分正確的。但該策略的問題在于,如今這些防御性證券也具有很大的利率敏感性。”
同時,對于新興市場,Michael Hunstad 也表示,俄烏沖突后,西方國家對沖突的“過度反應”增加了這些市場的投資風險,導致這些市場的邏輯遭到了挑戰。
因此,Michael Hunstad 表示,投資者應積極利用期權工具,構建短期對沖組合以“利用”市場的下行波動。
值得一提的是,所謂“一代版本一代神,代代版本有巴神”,在新一代投資者“從未見過”的市場面前,經驗豐富的“股神”巴菲特的思路或許就顯得“價值連城”。華爾街見聞提及,這位資本市場常青樹近期正在“瘋狂掃貨”西方石油等優質石油資產。
不過,在這個充滿分歧的市場中,與巴菲特反向操作的“大人物”也比比皆是。華爾街見聞提及,在巴菲特大筆買入的西方石油公司的同時,“華爾街狼王”卡爾·伊坎(Carl Icahn)卻將其所有西方石油股份打包出售,清倉離場。
編輯/Jeffre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