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智通財經
隨著市場拋售情緒暫告段落,歐美交易時段股市迎來集體強勁反彈,美股三大指數漲幅均達到2%。這是否意味著股市底部已現,現在是否可以進場抄底?從華爾街分析師的觀點來看,大家對此仍普遍持謹慎態度。
昨夜,隨著風險資產的拋售情緒暫告段落,以及周三油價兩位數跌幅的助力,歐美交易時段股市迎來集體強勁反彈,美股三大指數漲幅均達到2%。
經驗豐富的股票型基金經理們普遍認為,當市場在俄烏沖突和滯脹擔憂的背景之下持續波動時,無論近期主要股指的走勢如何,最好的做法始終是保持小心謹慎的態度。
簡而言之,這就是Carmignac Gestion和Ned David Research等基金經理和策略師們的主要觀點,他們避開了周三席卷美股市場的「逢低買入」狂潮。
這些策略師表示,盡管人們對后新冠疫情時代大幅反彈的深刻記憶可能會進一步激發人們的想象空間,但當時和現在投資環境的巨大差異使得如今反彈面臨的風險更大。
流動性不可同日而語
首先是各大央行的姿態,他們在2020年向市場注入的巨額流動性,為那一年和下一年的超級大逆轉奠定了基礎。如今,這種流動性意愿已不復存在,在俄烏沖突造成大宗商品價格極端波動、威脅全球經濟增長之際,各大央行對于及時退出刺激政策的態度已非常明確。
美聯儲決策者已經表示,他們最早可能從今年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方法是不再替換固定金額的每月到期國債。在下周的美聯儲3月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在宣布加息的同時,很可能繼續圍繞縮表政策的細節進行討論。
目前利率掉期市場的預測顯示,市場人士對美聯儲加息的押注在過去幾個交易日有所回升。交易員最新預計美聯儲下周會議加息50個基點的概率為8%,同時今年加息7次的概率則回升至了45%。
展望日內,市場將密切聚焦于美國2月CPI數據。媒體調查的經濟學家普遍預計,美國2月份CPI同比增速有望達到7.8%,這將是1982年以來的最高水平。盡管市場原本認為這將表明美國通脹即將見頂,但不少經濟學家表示,由于俄烏沖突以及對俄嚴厲制裁導致石油、糧食等主要商品價格飆升,美國通脹可能在本月或下個月進一步攀升至8%-9%。
相關閱讀:牽動加息預期?美國CPI恐將逼近8%,投資者如何做準備?
高盛投資組合策略和資產配置董事總經理Christian Mueller-Glissmann表示:「對大多數投資組合來說,這種類型的風險難以定位或準確掌控。我們正在應對的最重要風險是‘滯脹’,它可能會在許多地方引發衰退風險。」
不少分析人士認為這場地區沖突勢必會打擊全球經濟增長,并將處于歷史高位的通脹推得更高,有可能使經濟陷入滯脹——甚至是另一場衰退,而就在兩年前,新冠疫情導致了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經濟衰退。
當時,世界各大央行紛紛出手拯救市場和經濟體。但現在,許多政策制定者希望盡快退出在新冠疫情時期的緊急貨幣政策,以遏制物價上漲。由于有跡象顯示經濟增長正在放緩,交易員們可能將不得不重新衡量市場風險,在沒有央行寬松貨幣政策支撐的情況下,為疲軟的經濟重新定價。
在美國,預計美聯儲將于下周開始其緊縮周期,屆時將是近三年來的首次加息。此前不久,標普500指數進入回調區域,收益率曲線也大幅趨平。據統計,至少自1990年以來,美聯儲一直沒有在這種情況下收緊貨幣政策。
嘉信理財首席固定收益策略師Kathy Jone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美聯儲從未在收益率曲線如此平坦的情況下開始加息周期。由于俄烏沖突,事情變得越來越復雜,我們面臨著通脹飆升和金融狀況收緊的雙重重壓,這讓我們所有人都陷入困境。」
反彈是出逃的最佳時機?
智通財經APP了解到,盡管周三的「逢低買入」這一強大力量推動美歐股市實現自新冠疫情導致的觸底以來的最大漲幅,但華爾街資深基金經理仍在避免投資風險并大幅降低股票倉位。油價雖暴跌但今年以來仍大幅走高,鎳期貨市場仍處于動蕩之中,小麥價格接近歷史高位,所有這些都在煽動通脹飆升,各大央行可能被迫采取行動。
「對大宗商品供應的擔憂增加了許多經濟體陷入衰退境地的可能性,」Ned Davis Research首席美國市場策略師Ed Clissold在給客戶的報告中寫道。「雖然美國比大多數國家能更好地抵御通脹沖擊,但至少要考慮到經濟放緩幅度大于預期的風險。」
Clissold指出,債券市場正發出的有關潛在經濟衰退信號,大宗商品價格飆升對需求正構成威脅,他補充稱:「現在是時候減持股票并手握現金了。」
其他資深基金經理也同樣擔心可能出現經濟衰退,Carmignac Gestion將其投資組合中的股票比例從平均40%削減至5%,高盛建議投資者買入實物資產、黃金和美元等避險貨幣,而William Blair投資管理公司則出售了與歐洲金融公司相關的資產。
對整體經濟前景的擔憂——低增長和高通脹的危險組合,也出現在其他地方,最明顯的是債券實際收益率。自俄烏沖突以來,10年期美國通脹保值債券(TIPS)的收益率下降了40個基點,至約-1%,而全球股市從近期高點下跌近15%。
這種新的動態與十多年來一直存在的動態形成了鮮明對比,多年來各大央行降息和購買債券使得金融環境保持寬松,風險資產保持吸引力,即使是在新冠疫情造成的嚴重衰退期間亦是如此。
現在的問題是,新的不確定性和潛在的增長放緩,是否會推遲全球各大央行的加息計劃。但是隨著通脹率續創40年來的新高且仍未見頂,以及能源價格飆升,政策制定者可能無法承受落后于收益率曲線的后果。
「各大央行將竭盡所能提高利率,尤其是在沒有出現衰退的情況下。」William Blair合伙人兼動態配置策略主管Brian Singer表示。「他們需要,而且我認為他們希望稍微提高利率,這樣即使經濟放緩,他們仍有一些回旋余地。」
總部位于巴黎的資管巨頭Carmignac早在1月份就將持股比例降至20%,在俄烏沖突升級之后進一步分批降至5%,該公司現在青睞長期債券。
該公司投資委員會成員Kevin Thozet表示:「即使在沖突之前,對滯脹趨勢的識別,也讓我們采取了更謹慎的持倉比例,并減少了風險資產的配置敞口。我們現在非常關注高質量增長,以及醫療保健、日用消費品等防御性領域,以及那些在大宗商品價格高企和利率上升的背景下可能更有韌性的細分領域。」
編輯/Corr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