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和拉丁美洲或最先面對衰退危機,美國也難以幸免。
近期油價的暴漲已經遠遠超出很多分析師的心理預期,而現在他們認為油價接下來的走勢可能更難以掌控,影響不容小覷。
油價進入“未知領域”?
據CNBC報道,咨詢公司Capital Economics首席大宗商品經濟學家Caroline Bain寫道,如果全球主要消費國對俄羅斯能源實施全面禁運,將會“嚴重減少并擾亂能源供應”,因此油價可能進一步飆升至“未知領域”。
Bain在本周一的報告中提及:
發達國家今年的通脹率將在5%左右,而我們在危機之前的預測是2.4%。歐洲家庭購買力和電力配給的下降將造成歐元區陷入衰退。
油價再“持續震蕩20美元” 歐元區實際GDP下降0.6%
此外,本周三Lipow Oil Associates總裁Andy Lipow在接受CNBC采訪時表示,如果俄羅斯通過向歐洲禁運原油進行反擊,這可能會“很容易”使得油價再上漲20-30美元/桶。
他對此指出:
我最擔心的是,油價飛快上漲,會導致歐洲和拉丁美洲陷入衰退,進而波及美國。
而關于油價是否會繼續上漲,高盛認為油價有進一步上漲的潛力。
高盛首席經濟學家Jan Hatzius認為,油價“持續震蕩20美元”將使歐元區的實際GDP下降0.6%,并抬高消費者的生活成本。
而為了解決石油供給短缺,Hatzius還指出,理論上可以重新安排石油供給,以緩解西方供應緊張的局面。
他在3月6日的報告中寫道:
如果西方國家減少購買俄羅斯石油,原則上亞洲國家可以購買更多的俄羅斯石油,并相應地減少從沙特和其他石油購買石油,然后這些石油就可以流向西方。
但是他也認為,實際上這種方法可能行不通:
但這種‘重新布置’并不完美,會出現運輸成本增加和其他技術摩擦。
“自我制裁”已經開始
另外據本周三CNBC的報道顯示,已經有分析師指出,即使沒有正式制裁,油企的“自我制裁”就將加劇能源市場的壓力。
市場情報公司Kpler首席石油分析師Matt Smith在接受采訪時提到:
在宣布制裁之前,我認為很多美國公司就已經對購買俄羅斯原油產品猶豫不決。
他對此舉出了殼牌的例子。此前殼牌曾因抄底俄羅斯石油而遭到“猛烈抨擊”,隨后殼牌公開道歉并表示將停止購買俄羅斯石油和天然氣。
他對此補充道:
我認為(企業)自我制裁真的開始了,我們看到購買實際上被停止了......自我制裁的影響與制裁本身一樣大。
華爾街見聞此前曾提及,如果只是依靠收益率曲線收窄、油價上漲或股市回調某個單一指標,很難清楚說明經濟是否開始衰退,可如果是這三個指標悉數出現呢?
彭博社對此認為,如果三件事情同時發生,那么是時候該認真考慮潛在增長危機了。
編輯/iris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