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通脹數據點評:非食品價格上漲,PPI再創新高
來源:海清FICC頻道微信號
作者:鄧海清,九州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金融四十人論壇特邀研究員;陳曦,“海清FICC”大資管頻道研究員
12月CPI同比2.1%,PPI同比5.5%。CPI小幅回落,PPI大幅回升,“新周期歸來”繼續驗證,非食品價格是此次通脹數據的關鍵。
1、從CPI分項來看,非食品價格是主要上漲因素,食品價格環比遠低于季節性。非食品價格上漲與PPI大幅回升,特別是油價上漲有關,國際原油價格在2016年12月創全年最高。蔬菜價格由于在9-11月超季節性回升,疊加12月天氣因素,導致12月蔬菜價格大幅低于歷史同期。豬肉價格基本保持平穩,“豬周期”并未出現。蔬菜、豬肉價格環比漲幅均為0%附近,導致CPI食品環比顯著低于季節性。
2、PPI同比5.5%為2011年10月以來最高值,主要與原油價格回升、去年低基數、黑色系12月見頂有關。PPI將在未來繼續回升,1月PPI可能突破6%。PPI回升有助于企業盈利改善,有助于降低企業實際融資成本,為補庫存周期開啟提供條件。
3、對于2017年CPI中樞,關鍵看2017年1-2月CPI環比如何。由于2016年1-2月CPI環比遠高于歷史均值,導致2017年CPI面臨高基數壓力,拉低2017年CPI。如果2017年1-2月環比與2016年持平,則2017年CPI中樞將在2.5%;如果2017年1-2月環比與歷史均值持平,則2017年CPI中樞將在1.9%左右。整體而言,我們預期介于這兩者之間的概率較大,此外還要考慮是否會出現原油價格繼續上漲,以及PPI向CPI傳導問題,這導致2017年CPI中樞大概率高于2016年的2%。。
4、對于大類資產配置,仍然長期看好2017年股市“健康牛”,這是2017年最為確定的機會。對于債券市場,短期仍然維持階段性震蕩市的判斷不變,長期而言需要觀察1-2月通脹數據、房地產情況、央行貨幣政策傾向、監管變化趨勢,2017年債市不會出現“大熊之后必有大牛”,謹防債市陷阱。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