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講壇
乳制品進口量繼續高速增長!
1月9日,2016年中國乳制品行業質量工作會議在京舉行,會上發布的《乳制品行業2016年質量報告》顯示,2016年,我國乳制品進口大幅增長。
對此,國家質檢總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對進口乳制品質量監管力度,并不斷促進國內乳制品出口。
《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據海關統計,2016年1-11月,乳制品進口數量和貨值分別達到211.57萬噸和60.89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42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2.81%和11.56%。
其中嬰幼兒配方乳粉進口量19.80萬噸,貨值27.00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為187億元),同比分別增長27.73%和25.05%,量值齊增。
業內人士直言,乳制品大量進口對國內產品形成巨大的沖擊,“我國乳品行業可謂是在困難中前行”。
但困難中也有機遇。
2016年,君樂寶攬收80億元,其中奶粉業務在12億元左右,增幅接近67%;
同期,三元食品奶粉業務繼續保持雙位數態勢,已經有奶粉單品銷售在5億以上:
同時,2016年1-12月,飛鶴乳業實現銷售額68億元,其中高端奶粉增幅在80%左右。
另外,去年,太子樂全系列奶粉銷售超過10億。
對此,三元食品奶粉事業部總經理吳松航表示,2016年,整個行業形勢比較嚴峻,部分奶粉企業取得增長是頂住壓力拼出來的。
進口乳制品質量問題較為突出
在乳制品進口量大幅增加的同時,伴隨而來的是質量問題的出現,比如國家質檢總局在2016年1月進行的乳制品抽檢中,不少來自澳大利亞、韓國、美國的乳制品確實存在大腸菌群超標、霉菌超標、食品添加劑不合格等問題。
尤其是大腸菌群超標,澳大利亞生產的諾科全脂巴氏殺菌鮮奶、新南威爾士全脂巴氏殺菌鮮奶、PROCAL鮮牛奶,共4批乳制品因大腸菌群超標被銷毀。
韓國生產的每日樂漢江牧場低脂牛奶、美國生產的貝爵士馬蘇里拉奶酪中也同樣出現了大腸菌群超標問題。
業內人士分析,以上乳制品出現大腸菌群超標,排除加工過程殺菌不徹底的原因外,長距離運輸過程中存儲不當可能是主因。
但慶幸的是,我國對進口產品的監管也在不斷加強,從而將問題乳制品成功地擋在了國門之外。
國家質檢總局進出口食品安全局副處長韓奕在2016年度乳制品行業質量工作會議上表示,自2013年《進出口乳品檢驗檢疫監督管理辦法》開始施行以來,隨著乳制品進出口貿易量增加,進口產品質量逐年提升,檢驗不合格批次也在逐年減少,從2013年的350批次減少到了100余批次。
據介紹,當前進口乳制品不合格情況主要集中于品質不合格,微生物或添加劑超標、標簽標識不規范等,其中品質不合格大多數由于超過保質期,對這些產品的處理方式是退貨或銷毀。
“有的國家生產產品的流程并不是很規范,加上國外進口到中國的產品運輸時間長、流程多,所以出現的相關安全問題也是比較多的,這對我國海關質檢部門也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乳業高級研究員宋亮指出,希望我們國家能擴充相關質檢部門編制,加強產品進入國門之前的預檢策機制,提高現有的檢疫手段,要做到低成本、快捷、方便。
對此,韓奕表示,2017年質檢總局的重點工作在于推進供給側結構改革,幫助我國乳制品企業實現產品出口,并繼續推進檢驗檢疫監管的體制改革,加大對進口乳制品的監督管理力度,對于不合格產品采取暫停注冊資格、要求整改等措施。
部分奶粉企業業績飄紅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乳業市場出現疲軟,奶粉行業銷售同樣不容樂觀。從乳企上市公司業績則可以看出,目前,奶粉企業的日子并不好過。
日前,雅士利國際(01230.HK)發布公告稱,公司預期截止2016年12月31日止年度,將錄得較大虧損。
雅士利國際方面在公告中指出,虧損主要由于國際進口品牌及海外跨境電商的嬰幼兒配方奶粉對國內品牌沖擊很大,使得公司銷售收入及利潤同時受到較大影響;此外,因公司新西蘭工廠初始產能利用率較低而帶來了成本較大增加;以及公司雅士利品牌渠道轉型及內部整合進程帶來的更多成本費用。
無獨有偶。
貝因美(002570.SZ)也在2016年第三季報中透露,2016年度,貝因美凈利潤預計在-4.1億到-3.8億元之間。
“因公司銷量下降、相應營業收入及毛利也隨之下降,故出現較大幅度虧損。”貝因美方面在公告中如上表示。
但中信建投也在研報中指出,就貝因美而言,奶粉是其最大主營業務,占比達到95%左右;隨著行業需求改善,2016年很可能就是貝因美一個業績拐點,2017年開始貝因美業績將迎來新的增長。
同時,也有部分奶粉企業的業績繼續維持飄紅態勢。
2016年,太子樂全系列奶粉銷售超過10億,但哈爾濱太子乳品工業有限公司(下稱“太子乳業”,太子樂奶粉為其主要品牌)方面沒有公布太子樂全系列奶粉增幅數據,只是表示“穩中有增”。
借勢2016年國家奶粉行政,太子乳業啟動品牌戰略升級計劃,重磅推出太子樂摯悅、太子樂鉑金樂怡、太子樂鉑金100等三款產品,新產品更有針對性,銷售情況良好。
無獨有偶。
2016年,三元食品奶粉業務繼續保持雙位數增長態勢,其中個別單品銷售已經超過5億元;
作為三元食品奶粉業務掌舵人,吳松航還借此當選2016年度“北京榜樣”十大人物,成為中國乳品行業乃至食品行業惟一當選人。
與太子樂有著“其曲同工之妙”。去年10月,基于中國母乳數據庫的完善數據,三元食品也乘勢推出全新產品“超級金裝愛力優”嬰幼兒配方乳粉,營養更均衡、全面,且安全性好。
不勝枚舉。
2016年,飛鶴乳業銷售額達到68億元,其中高端奶粉同比增幅在80%左右,已經躍居本土奶粉品牌冠軍。
另外,去年,君樂寶奶粉業務收入突破12億元,同比增長67%左右;從0元到12億元,君樂寶奶粉僅用了兩年左右時間。
為何上述奶粉企業能夠逆勢上揚呢?
一是月月抽檢合格。《乳制品行業2016年質量報告》顯示, 2016年,主流品牌嬰幼兒配方乳粉月月抽檢(質量大賽)取得了好成績。
據悉,對24個主流品牌連續11個月抽檢,共抽檢277個批次的1、2、3段產品,樣品數量1459個,檢驗項目共45項。
抽檢結果顯示,上述所有產品均符合國家標準,同時也均符合各自產品標簽的明示質量要求。
月月抽檢結果表明,國內市場上主流品牌嬰幼兒乳粉的質量安全、穩定、可靠。
二是挖掘渠道紅利,贏得渠道口碑。線下渠道施行扁平化、連鎖化、高端化的策略,同時,更加偏重母嬰渠道,并布局電商平臺。
三是借勢政策紅利。近些年,國家相繼出臺相關政策規范行業發展,扶持國產嬰幼兒奶粉品牌。
一言以蔽之。內功扎實的奶粉企業有望借勢政策紅利實現彎道超車。
【《財經嘯侃》由資深財經媒體人董來孝康創辦并擔任主編,100余位上市公司高管已經關注,聚集7萬多母嬰人士;投稿爆料請添加QQ:94313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