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谷講壇
謠言猛于虎,有些信息不可信!
日前,中國食品科學技術學會召開2016年食品安全熱點科學解讀媒體溝通會,梳理了2016年食品安全微信十大謠言,其中“小龍蝦渾身是蟲?”傳播量最高,達5400多萬,專家提醒,該說法夸大其辭,蝦蟹不宜生食,但煮熟的小龍蝦可放心食用。
《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注意到,其他在微信上流傳甚廣的食品安全謠言還有不少,如下:
“葡萄無籽是用避孕藥培育的?”事實上,避孕藥是動物激素,對植物根本不起作用。
“維生素A傷害嬰兒大腦?”其實,有充足證據證明額定計量補充維生素A是安全的。
“肉鴨生長過快是注射激素?”從成本收益角度看,打激素并不劃算,肉鴨生長快是科學育種的結果。
“美國政府說膽固醇有益無害?”新版《美國居民膳食指南》的確取消了限制膽固醇攝入的建議,但也強調不代表建立健康飲食模式時注意膽固醇不再重要。
“西瓜和桃一起吃要人命?”這類“食物相克論”造成過無數“冤案”,尚沒有證據表明西瓜和桃同時食用會致命。
“豬肉生了無敵鉤蟲?”經鑒定,網傳的鉤蟲照片,是豬的淋巴、血管等組織,豬肉中沒有鉤蟲的說法。
“方便面含防腐劑,32小時不消化,甚至致癌?”專家認為,沒有不好的食物,只有不好的食物搭配,配些肉、菜更營養。
以上謠言均已被媒體和權威專家擊破。事實上,針對上述與葡萄、豬肉、小龍蝦、方便面和食物相克相關的謠言,人民日報“求證”欄目也曾多次刊發報道辟謠。那么,當前我國主要的食品安全問題究竟是什么?
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總顧問陳君石院士認為,當前食源性疾病危害最大,需注意糧食和蔬菜中的重金屬、糧食和堅果中的霉菌毒素、畜禽養殖中非法使用獸藥、蔬菜和茶葉種植中非法使用農藥等問題。
他建議,進一步探討國家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改革,加強部門間協調和合作;政府食品安全監管模式要從以抽樣/檢測為主轉變為以過程監管為主;完善和提高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值得關注的是,食品謠言對企業造成很大影響,比如康師傅方便面,《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搜索發現,很多網友都認為康師傅方便面屬于垃圾食品,甚至留言“師傅用地溝油做料包,所以全臺灣人都抵制康師傅。我們為什么不抵制康師傅呢?”
但真相是什么?
據《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報道,2014年,臺灣地區“地溝油”事件進一步發酵,越來越多的下游品牌商受其拖累,中國旺旺和康師傅控股卷入其中。
當時,康師傅控股在公告中承認,公司旗下一款在臺灣地區生產的方便面產品受到該事件的影響。同時康師傅控股撇清該產品與大陸市場的關系。
實際上,彼時,中國旺旺(00151.HK)旗下一家子公司也涉及使用問題豬油。但大家似乎只記得康師傅方便面,忽略了旺旺!
無獨有偶。
網友在留言紛紛指責“康師傅是地道日資企業,中國人第一看廣告,小日本拿錢砸,天天廣告,老百姓可不知道。”
實際上,康師傅控股并非地道日資企業,但不得不承認的是,日資倒是真的持有康師傅控股股權。
《中國企業家雜志》刊發文章《臺灣康師傅元旦解散 五年控股市值蒸發近900億》指出,文章被各大媒體紛紛轉載。
文章稱,康師傅控股于1996年2月在香港聯交所上巿,目前最大股東為頂新(開曼群島)控股有限公司,占有股份達33.27%;
其次是日本三洋食品株式會社,占股33.18%;
最大個人股東為康師傅品牌創始人魏應州,持股0.4%;
剩余33.15%的股份由公眾持有。
但國內還有一些上市公司,也被日資持股中,比如龍大肉食(002726.SZ),截止2016年第三季度末,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持有龍大肉食19.61%股權,持股數量為8730萬股,位列第二大股東。
截止2017年1月9日收盤,龍大肉食股價為17.44元/股;粗略計算一下,伊藤忠(中國)集團有限公司持股市值約為15億元左右。
同樣是日資持股,都是二股東,為何沒有人指責龍大肉食為日資企業呢?
一位業內人士告訴《財經嘯侃》特約、獨家撰稿人五谷君,日資持有我國上市公司股權的案例并非少數,但唯獨康師傅控股被廣大網友認定系日資企業,說明康師傅控股的企業文化以及對外營銷方式有待改進,特別是康師傅控股北京公關團隊,應該以真誠而不是“虛偽”的態度,不斷增加與媒體、公眾溝通的機會。
【《財經嘯侃》由資深財經媒體人董來孝康創辦并擔任主編,100余位上市公司高管已經關注,聚集7萬多母嬰人士;投稿爆料請添加QQ:9431303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