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日前表示,未來將繼續推進PPP工作,更好地吸引和引導民間投資,提高社會資本方的投資回報。
國家發改委和證監會日前聯合印發了推進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的通知,引導市場主體建立合規風控體系,鼓勵中介機構依法開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業務,積極培育和引進多元化投資。
對此,有關專家表示,這也是國務院有關部門首次正式啟動PPP項目資產證券化,盤活PPP項目存量資產,提高PPP項目資產流動性,更好地吸引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建設,這對于解決民間資本“想投”“敢投”問題有重要推動作用。
2016年底,我國首條民營資本控股的高鐵PPP項目杭紹臺高鐵正式開工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49億元,建設工期4年,計劃于2020年建成通車,而最引人注目的是其中民間資本持股占比達51%。
發改委副秘書長許昆林表示,推進PPP發展有利于打破基礎設施領域準入瓶頸,鼓勵引導民間投資。而針對提升民間投資,國家部署開展了促進民間投資政策落實專項督查、第三方評估調研以及重點督導,研究出臺促進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26條,明確大力推廣PPP模式,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公共服務領域鼓勵民間投資參與的政策措施。同時,在社會資本參與PPP項目時,消除隱性壁壘,確保一視同仁、公平競爭。
許昆林表示,未來將在幾個方面繼續推進PPP工作,更好地吸引和引導民間投資。包括,加強PPP項目決策論證,建立合理投資回報機制,采取政府投資股權少分紅、不分紅等多種方式,提高社會資本方的投資回報;在PPP項目中推動混合所有制,組建國企、民企、外企共同參與的項目公司,發揮不同企業比較優勢,鼓勵民營企業組建聯合體投標,提升民營企業參與PPP項目建設運營能力;建立PPP項目聯審機制,按照“多評合一、統一評審”的要求,對PPP項目進行聯合評審,加強項目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