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新年伊始,大家換外匯時需要填寫一張內容更為詳細的購匯申請表。新版的購匯申請表除了基本信息外,還增加了預計用匯時間欄目和每種用途的詳細相關信息。
2016年12月31日晚,外匯局有關負責人就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回答了記者提問。該負責人表示,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包括利用經常項目從事資本項目交易(比如海外購房和投資等),還在一定程度上助長了地下錢莊等違法行為,擾亂了正常交易秩序,也對廣大遵守個人購匯規定的居民形成了利益侵蝕。在改進個人購匯事項申報統計后,外匯管理部門可據此加強事后核查,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
專家表示,此次外匯局細化和完善個人購匯管理,有助于形成更為詳細的購匯方面的分類統計數據,為未來外匯改革提供參考,長遠看,也有助于構建更加穩定的金融環境。
個人年度購匯額度保持不變
此次個人購匯管理進一步細化和完善,但不涉及個人購匯政策的變化。采訪中,專家們也明確表示,此次政策完善不涉及個人外匯管理政策調整,個人年度購匯額度也沒有變化。
“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市場此前對個人年度購匯額度調整的預期。”在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研究院副院長兼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看來,保持個人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說明此次外匯管理部門的政策調整,旨在完善和細化個人購匯管理,而不在于“收緊額度”或者“加強管理”。
對于個人5萬美元的年度購匯額度,招商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謝亞軒認為,個人5萬美元的購匯額度總量并不大,對外匯市場的沖擊力有限,沒必要限制。同時,個人5萬美元購匯政策的初衷是經常項目業務“便利化”,在經常項目可兌換的前提下沒必要限制,這一政策出臺的初衷也符合國家“藏匯于民”的政策導向。當前我國外匯市場和匯率總體平穩,外匯儲備充足,沒有必要對個人購匯額度進行調整。
完善購匯管理符合國際金融統計要求
記者了解到,此次改進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主要是細化了申報內容,強化銀行真實性、合規性審核責任,對個人申報進行事中、事后抽查并加大懲處力度。虛假申報、騙匯、欺詐、違規使用和非法轉移外匯資金等違法違規行為,將被列入“關注名單”。
目前,我國每年出境人次已達1.2億,個人用匯明顯增多。外匯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過去,我國國際收支個人購匯中存在一些漏洞,致使部分違規、欺詐、洗錢等行為時有發生。在改進個人購匯事項申報統計后,外匯管理部門可據此加強事后核查,對有關違規違法行為加強管理和處置。
對于完善個人外匯信息申報管理,有人擔心會影響境外留學和旅游等情況的用匯。對此,外匯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并無影響,個人購匯政策沒有變化。出境留學,便利化額度內購匯,按規定進行完整、真實的信息申報;超過便利化額度的,提供本人因私護照及有效簽證、境外學校錄取通知書、學費證明或生活費用證明就可以購匯;出境旅游,可以在便利化額度內按需購匯,也可在境外使用銀行卡消費,用匯不受影響。
“此次政策調整主要是為了適應外匯管理發展的需要,進一步細化對個人用匯相關數據的收集和統計,以形成更為詳盡的分類統計數據,改變以往這一部分外匯統計較為‘粗線條’的管理模式。”趙慶明表示,此舉也順應了國際金融統計發展的趨勢,有助于國際間的信息交換和統計分析,也有助于為未來改革提供參考依據。
外匯局上述負責人也表示,根據G20和國際協作有關原則,各國需在反洗錢、反恐怖融資、應對稅基侵蝕等方面加強合作配合,需要進一步增強金融交易的透明度,提高數據統計質量。因此,有必要提升我國國際收支統計質量,包括加強購匯真實性審核、細化支出分類等。
此外,個人購匯及使用情況也是社會信用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加強個人購匯事項申報有利于建立健全企業和居民誠信大數據平臺,推進全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加快實現誠信社會。
個人境內購買外幣理財需謹慎理性
在回答如何看待目前部分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或購買外幣理財現象時,外匯局上述負責人稱,當前我國資本賬戶尚未實現完全可兌換,資本項下個人對外投資只能通過規定的渠道,如QDII(合格境內機構投資者)等實現。除規定的渠道外,居民個人購匯只限用于經常項下的對外支付。
個人在境內配置外幣資產的選擇面較窄,目前只能持有外幣存款或購買品種有限的外幣理財。而對于這類理財方式,采訪中專家提示,個人境內購外幣理財需理性謹慎。當前美國利率水平較低,外幣存款利息和外幣理財收益率都明顯低于人民幣存款和理財。且國際匯市波動頻繁,市場主體持有外幣資產的收益還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和風險。
中信銀行金融市場部副總經理孫煒表示,假如2016年初換購5萬美元,那么在匯率操作上的收益就是6%左右。但考慮到美元和人民幣的無風險投資收益相差大約是2%,扣除之后這4%左右的凈收益與境內風險收益相對較高的投資相比,未必具有明顯的吸引力。
“當下老百姓的心理預期有其現實客觀性,在面對匯率浮動的初期稍有不適應也較為正常,居民和企業應理性分析人民幣的長期走勢,學會利用金融工具對沖匯率風險,而非恐慌性地盲目購匯。一旦購匯季熱潮退去且美元走軟,購匯操作就可能顯得操之過急。”謝亞軒表示。
(原標題:細化完善個人購匯管理有助于構建更加穩定的金融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