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參與各方看市場
主持人沈明:2017年A股今日開局,新股發行的節奏會如何把握?新三板的“二次創業”將怎樣展開?券商、基金、險資等機構投資者如何預期這一年的走勢?中小投資者又會有怎樣的忐忑心情?本報今日一一細數。
業內人士表示,新股申購制度改革后,打新對A股的“抽血”效應已幾近于無
進入2017年,中國證監會發審委對IPO審核依舊是馬不停蹄。根據安排,1月4日,將有博天環境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首發申請接受審核;1月6日,還將有杭州諾邦無紡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公司的上會,接受發審委的審核。
審核速度加快,與新股發行速度加快密不可分。《證券日報》記者經過梳理后注意到,2016年,中國證監會共計核發了280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共計籌資總額在1843億元左右;共計審核了256家企業的首發申請,獲得通過的為243家,被否的為18家,還有5家暫緩表決。此外,2016年還有5家企業的首發申請被取消審核。
值得關注的是,2016年12月份共有63家企業的首發申請上會接受審核,為去年數量最多的一個月。與之相對應的是,拿到IPO批文的企業數量相對來說較多,為50家,僅次于11月份的52家。
IPO排隊企業數量方面,根據中國證監會最新公布的最新數據,截至2016年12月29日,中國證監會受理首發企業731家,其中,已過會44家,未過687會家。未過會企業中正常待審企業637家,中止審查企業50家。
不過,隨著2016年12月30日5家企業拿到IPO批文,以及8家企業首發申請獲得通過,過會企業的數量變為了47家。
業內人士表示,新股申購制度改革后,打新對A股的“抽血”效應已幾近于無,并且在2016年下半年如此密集的發行背景下,A股仍出現上行走勢。
德勤預計,2017年A股將有380家-420家企業完成IPO,全年融資額在2500億元-2800億元,即2017年新股發行數量和融資額較2016年增長六成至八成。
招商證券分析師鄭積沙稱,IPO發行批文下發頻率上升至一周一次,提速的主要原因在于市場穩定,具備承受新股發行的能力,同時IPO“堰塞湖”壓力依舊較大,排隊上市企業數量屢創新高。展望2017年,A股市場穩步向好,投資者情緒日漸恢復,抗壓能力提升,預計將保持一周一次的IPO發行批文下發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