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開放的大門永遠不會關上”、“中國將一如既往地積極吸引外資”,中國高層的多次表態,給外商投資中國吃下“定心丸”。
近日,中國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稱“措施”),為中國在對外開放過程中利用外資再次增加助力。
自1993年以來,中國在吸引外資方面一直居發展中國家首位,2008年以來,一直居全球前三位,截至2016年11月,中國累計吸引外資超過17600美元。
“外資在中國經濟發展和深化改革進程中發揮了積極作用。”中國國家發改委副主任寧吉喆表示,上述措施以問題為導向,包括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等3個方面,共20條措施。
“對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對待。”寧吉喆強調,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民營企業一樣都是中國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措施提出,進一步創造公平競爭環境。“這是這次措施重點要重申的原則和要解決的問題。”寧吉喆告訴中新社記者,此次措施在保證內外資企業公平競爭上,不光是強調準入前的投資環境,而且重視準入后的投資環境。
他進一步介紹,措施將從七方面來保證公平競爭:對外資政策進行公平競爭的審查、公平審核外資企業的業務牌照和資質申請、公平參與中國標準化工作、公平參與政府采購、嚴格保護外資企業知識產權、公平融資環境渠道和條件、公平注冊資本制度。
此外,措施提出,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修訂《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下稱“目錄”)及相關政策法規成為各方關注焦點,此舉意味著對外商準入領域的限制將進一步放寬、放開。
2015年3月出臺的2015年版目錄已將限制類條目減少50%,有股比限制的條目減少40%。
“目前,我們正在對《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作再次修訂。”寧吉喆表示,目錄修訂稿將2015年版目錄中的93條限制性措施減少到62條,并將鼓勵類有股比要求的條目以及限制類、禁止類整合為外商投資準入特別管理措施(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推進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改革。
措施還提出,進一步加強吸引外資工作。允許地方政府在法定權限范圍內制定出臺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對就業、經濟發展、技術創新貢獻大的項目予以支持。
“這是給地方授權了。”寧吉喆舉例稱,富士康在山西的企業發展到近10萬人,還準備將全球維修業務放到太原的工廠,并設立研發機構,“所以在中國投資、特別是中西部投資,很具有條件。”
措施特別提到,修訂《中西部地區外商投資優勢產業目錄》,對西部地區繼續實行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支持中西部地區承接產業轉移。
“隨著全球化的加劇,中國將面臨更為激烈的吸引外資的競爭,應大幅削減對外資的限制性措施。”招銀前海金融投資研究部首席研究員王朝陽建議,可以考慮通過允許外資金融機構在自貿試驗區內設立合資證券公司等模式拓寬境外直接投資渠道。
盡管中國當前吸引外資增速有所放緩,但寧吉喆對中國吸引外資的“魅力”仍有信心。
“中國目前在大力改善營商環境,包括內資企業、外資企業的營商環境,加強政策引導,在各部門、各地區共同努力下,中國目前仍然是世界上最具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之一。”寧吉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