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財經12月30日訊(記者郭新)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供給側改革被寫入公報,并成為2016年的首要任務。2016年3月5日,在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開幕式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指出,要“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強持續增長動力。”通過供給側改革,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12月16日,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提出2017年要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
從2015年到2017年,供給側改革都是工作的重點,為什么要一直強調供給側?需求側是否需要發力?
持續深入供給側改革成兩年來首要任務
近兩年來,中國游客海外血拼多次見諸報道,2015年中國游客境外消費1.2萬億元,成為“刺痛”中國制造業最鮮活的數據。供給側改革對中國企業來說,并不是紙上談兵,而是切切實實的緊迫任務。
2015年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召開,會議明確指出穩定經濟增長,要更加注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要在適度擴大總需求的同時,著力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相互配合的五大政策支柱,著力推進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五大任務。
事實上,今年“三去一降一補”進展順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取得積極成效。如在去產能方面,開展了淘汰落后產能、違法違規項目清理、聯合執法、大督查等專項行動,推進了部分企業兼并重組;去庫存方面,堅持實事求是、因城施策,特別是積極釋放農民工市民化住房需求;去杠桿方面,專門出臺了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以市場化法治化方式積極穩妥去杠桿;降成本方面,近年來先后推出了很多降稅清費的政策,今年“五一”又全面推行營改增,降低企業的稅費負擔;補短板方面,投入力度持續加大,一些薄弱領域投資均呈較快增長。
2017年,供給側改革仍是我國經濟工作的主要任務。12月16日,2016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北京閉幕,會議提出,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要總結今年工作,落實已部署的各項任務,根據新情況新問題完善政策措施,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
供給側做強做專做精激活需求側巨大潛能
中央連續兩年將供給側改革作為主要經濟任務,那么需求端被拋棄了?其實不然。
對這個問題,華夏新供給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賈康給出了自己的解讀:2015年中國人均GDP已經超過8000美元,邁進由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向高收入國家跨越的關鍵階段。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必須通過改善供給環境增強供給動力、提升供給效率、優化供給結構。
企業家雷軍也曾有自己的觀點:供給側的發展不能滿足用戶現階段的消費需求,最直觀的表現就是中國消費者在國外購買了大量商品,因此,我們要加速供給端的改革。
其實,關于這個問題,李克強總理在去年就已經為“需求端改革”做了定調。李克強總理表示,供給側、需求側兩端并不存在誰先誰后、或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應當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共同發力,推進結構性改革。總而言之,當前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力,兩端都要找到一點辦法,加大力度推進結構性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