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人社部社保中心職業年金處處長王發運披露了目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強制職業年金制度的最新進展。據悉,相關部門組建評選委員會選擇職業年金受托機構最早將在春節后完成。對于未來職業年金的管理架構,王發運坦言,虛賬確實給職業年金管理造成了相當大的麻煩,增加了很多工作量,以基本養老保險為例,企業職工跨省轉移接續就需要至少兩個月左右才能完成,機關事業單位因為要將虛賬申請做實等工作,轉移接續非常困難,可能一年都無法完成。
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孫永勇直言,目前,我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做實個人賬戶的難度與日俱增,數據顯示,截至去年底我國該項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累計記賬額為4.7萬億元,但實際基金的累計結余只有3.5萬億元,這意味著即使將所有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錢填到參保者個人賬戶中都填不滿,而且這兩項數據間的缺口正逐年擴大。
而王發運也表達出了類似的擔憂,他表示,不僅是基本養老保險,虛賬也會給職業年金的管理造成相當大的麻煩,增加較多工作量,“現在我國在職業年金上從政策涉及到經辦到賬戶管理再到委托投資,雖然制度設計已經相對完善,但仍然在賬戶設計上包含了虛賬、實賬兩種管理方式”。王發運坦言,僅從保障制度的轉移接續層面來說,虛賬就將為相關工作留下大量難題。
“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同步建立的職業年金,在制度設計的過程中留了一個活口,就是全額供款單位的企業年金單位繳費采取記賬部分,而這個賬戶特點就是虛實結合的特征。”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執行研究員張盈華解釋稱,進行這樣的制度設計客觀地說確實有一定的現實性,因為如果把在職3400萬-3500萬全額供款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所需要繳納的職業年金單位算在內的話,財政負擔會占到當期財政收入的3.8%,比采取記賬方式高出了一個百分點,而這1%對于很多財力較弱的地區來說是非常重的負擔。
(原標題:人社部:公務員養老金跨省轉移至少一年 職業年金虛賬成制度隱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