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士俊:社會辦醫不是“一錘子買賣”
向炎濤
“社會資本辦醫院,不能只做‘一錘子買賣’,除了要有雄厚的資金實力,價值觀還要正確,把開辦醫院當做一項事業來看待,這樣才能防范‘魏則西事件’的再次發生。”解放軍總醫院原院長、國家衛計委公共政策專家委員會專家委員、北京醫院協會常務副會長朱士俊表示,建設一個民營醫院需要最少6年時間的沉淀,前3年基本虧本,中間3年勉強收支平衡,所以社會資本如果沒有資金實力、沒有事業心就不要辦醫院。
據朱士俊介紹,發展健康產業是擴大內需的重要路徑。“健康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我們要動員各方力量,滿足社會各方人群的不同需求。”
目前我國因為供給和需求能力不足被抑制的服務需求和保健需求總規模達6400多億元,其中醫療服務需求4400多億元,保健需求2000多億元。
“健康產業有多種業態:健康養老,醫療旅游,智慧醫療,健康休閑養生,健康食品,這五個產業的協同發展需要各部委加強協調。”朱士俊表示,像烏鎮互聯網醫院,需要頂層設計層面的規劃,對健康產業需要的土地、稅收、人才、資金等方面要有統一的政策,并且能真正落地。
有專家預測,到2020年健康產業發展保守估計將達10萬億美元的產值。朱士俊就此認為,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快速到來,未來健康服務業的重要方向就是老年健康產業。
不過,朱士俊也提出,當前我國健康服務業存在一些問題。比如:產品低水平重復生產嚴重,服務水平和服務質量尚有很多問題;產品研發力量薄弱,創新能力不足;產業法規不完善;國家投入不足;人才匱乏等。
針對以上問題,朱士俊建議,要用新理念統領健康產業的發展;多措并舉,發展健康產業,放寬市場準入;加快發展健康養老服務,構建中國特色養老(養生)體系;豐富商業健康保險產品,支持發展與基本醫療保險相銜接的商業健康保險,鼓勵以政府購買的方式,委托商業保險機構開展醫療保障服務;培育相關支撐產業,加快醫療、藥品、器械、中醫藥等產業發展,提升醫療保健服務能力。此外,加快健康服務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資本舉辦職業院校,加快培養護士、養老護理員、康復治療師等從業人員,并優化城市功能,建設具有中國特色的健康產業集群。
朱士俊還指出,大數據、智慧醫療、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等信息化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優化流程、提高效率提供了條件,這些必將推動醫療衛生服務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深刻轉變,推動智慧醫療健康產業更快更好地發展。
“智慧醫療是趨勢,但是目前還沒有形成規范。”朱士俊表示,無論互聯網醫療如何發展,它不能顛覆醫療的本質,要尊重醫學的規律,要重視醫學和人文,不能因為智能而替代醫生,不能因為技術而背離人文,不能因為效率而影響安全,不能因為方便而忽視規制。目前智慧醫療的發展還存在一定的瓶頸:一是法律法規不完善,如準入制度、質量控制制度、責任分擔制度、價格形成機制等;二是行業規范還缺失,無論是硬件還是軟件行業,都沒有統一的標準規范;三是存在諸多信息孤島等。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