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2月14日至16日在北京舉行。根據會議內容,2017年經濟工作任務可歸納為“調結構,防風險,穩增長”。
2017年防范金融風險將更加重要,涉及的風險有房地產市場風險、匯率風險、企業債務風險等,其中重點強調了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
2016年房地產市場風險產生的根本原因是,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以及限制土地供應,直接原因是房地產去庫存。信貸起到了配合作用,1至11月居民中長期貸款占全部貸款的45%,遠高于2015年的25%。雖然近期多地對房地產進行了限購,但是不解決土地財政問題,熱點城市不加大土地供應,房地產市場風險就不會消除。
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一方面,要通過收縮信貸,限制投資投機;另一方面,要進行稅制改革,消除地方政府對土地財政的依賴,加大土地供應。當然,房地產是支柱產業,要防止房地產調控政策用力過猛,避免房價“大起大落”,引發經濟危機。
2015年“8·11匯改”以來,受我國經濟下行以及美聯儲加息的影響,人民幣匯率貶值壓力一直很大,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不斷創下2008年6月以來新低。2017年匯率風險依然很大,原因有四方面:其一,美國經濟復蘇勢頭良好,特別是特朗普政府可能通過增加基礎設施建設、減稅、放松金融管制等方式進一步刺激經濟增長,美聯儲預測2017年可能有三次加息。其二,2017年英國將正式“退歐”,法國、德國等多個歐洲國家將舉行大選,右派有可能上臺,美元作為避險貨幣將走強。其三,國內方面,房地產市場將受到嚴格控制,企業和個人將增加國外資產配置,這會導致資本外流。當然,不排除特朗普政府認為人民幣匯率嚴重低估,強迫人民幣升值。防范匯率風險,會議強調,一方面要保持貨幣政策穩健;另一方面要擴大人民幣匯率波動幅度。這意味著央行將減弱對匯率的干預。原因有兩方面:其一,匯率干預的成本很大。從2015年8月至2016年11月,我國外匯儲備已下降6000億美元;其二,在我國經濟下行、美聯儲加息背景下,匯率貶值預期很難消除,匯率干預的效果不大。
2011年以來我國經濟增速不斷下滑,投資回報率下降,企業債務風險增加。財政部已明確表示,2015年1月1日以后,地方國有企業、融資平臺公司所借債務不屬于政府債務,地方政府不承擔償還責任,這意味著2017年企業債務風險可能加劇。企業債務風險和銀行不良貸款風險緊密相關,容易誘發金融風險。銀行不良貸款率從2013年一季度末的0.96%,逐漸上升到2016年三季度末的1.76%,另外,企業債務增加,也會限制投資能力,不利于穩增長。受制于防范房地產市場風險、匯率風險,貨幣政策難以寬松。會議強調,將通過減稅、降費、降低要素成本以及各類交易成本等方式減輕企業負擔。另外,還將通過推行債轉股、加大股權融資等方式化解企業債務風險。
(原標題:防風險須探明 病灶對癥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