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的廣州又開始變涼,寒風讓珠江水面泛起漣漪,停靠在江岸旁的游艇有些搖曳。一個日常的周二早上,往來政商、觀光旅客讓白天鵝這座老牌酒店早早的就開始熱鬧起來,正在出差途中的夏向龍選擇在這里與我們會面。
現年46歲的夏向龍看起來并不像是傳統的職業經理人,初見他時,他身著一身灰色西服,桌上擺著一壺紅茶,一副細框眼鏡加身使他看起來帶有一些文人氣質;在后來的交談之間,談及經濟、商業、公司等話題時,他專業、凌厲的話術中還是瞥見了一些職業經理人的特質。
財務出身的夏向龍對于數字尤其敏感,在采訪中,無論是事件時間,還是業務發展,抑或是對未來的判斷,他口中總是能蹦出各種不同的數字,對于數字有種如數家珍的感覺。
“我們每年會做一些戰略研究,這三五年來,影響比較大的是2012、2016年的時候作出的戰略,其中2012年提出了輕資產戰略與進軍舊改業務,2016年又將舊改業務上升到戰略層面,同時將新經濟業務列入未來的一個重要發展方向。”據夏向龍介紹,經過幾年來的實踐,目前公司已實現七八個輕資產項目合作以及五六處舊改推進,這兩塊業務已經在集團占據了主導地位,未來地產業務也將主要由輕資產和舊改組成。
對傳統的地產業務進行轉型梳理只是沿海家園調整的一個方面,隨著新的經濟環境變化和新時代的到來,沿海家園也著手開始了多元化的戰略布局。
夏向龍介紹到,沿海家園的另外一個業務就是新經濟領域的投資,未來這一業務將占據到整個集團投資的30%,傳統的地產業務將占至70%,新經濟戰略也是沿海家園2016年戰略的主要內容之一。
今年六月,夏向龍剛剛被擢升為沿海家園執行董事,更大的權利意味著更多的發揮空間,任重道遠,職業經理人忙碌的日子還遠遠沒有結束。
輕資產+舊改齊頭并進
時代周報:經濟形式的變化以及時代的演變,帶來很多機遇和挑戰,沿海家園是怎樣去面對、適應這種變化的?
夏向龍:雖然房地產行業這幾年在利潤率等方面表現不太理想,但是地產的支撐作用肯定還是在的,沿海依舊看好房地產的發展趨勢。一個公司選擇一個行業,歷史的沉淀和積累極為重要,房地產是我們最擅長的,我們在地產領域做了26年,這是公司最核心的業務,后續還是會繼續加大投入,鞏固房地產業務的成績。
當然,我們也做出了一些探索和改變,這三五年來,我們每年都會根據經濟形勢作出一些戰略調整。從目前來說,我們的地產業務將聚焦在兩個方向,一個是輕資產,一個是舊改。
時代周報:公司的舊改布局是怎樣的?舊改大概占到公司總投資的多少?
夏向龍:這幾年我們經過努力探索,舊改業務取得了比較豐碩的成果。目前我們已經在五六個城市布局了舊改業務,現在這幾個城市都已逐步進入收獲階段。
我們接下來的戰略就是繼續把舊改的比重加大,舊改未來至少要占公司地產投資的40%左右。因為我們覺得舊改大有可為,這個市場雖然具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但是做好了還是有很大的機會,未來舊改會是我們地產業務的重要支撐。
當然,舊改業務在拓展過程中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相對其他房地產業務領域,舊改整體的利潤會高一點,但是也會有很多“沉沒”的成本,有些舊改項目做著做著就不見了,錢也不見了,但在高風險高回報的前提下,這種情況不可避免。
30%資金投向新經濟
時代周報:沿海除了地產業務領域之外,還有哪些其他的新業務?
夏向龍:新業務就是指新經濟領域,這一塊的投資預計將占整個集團投資的30%。新經濟的概念很廣,但我們看重的主要是其中幾個方面。一個是健康與精神娛樂方面,這主要和“人”有關的;第二個就是消費升級;第三個就是互聯網、高科技。
時代周報:公司對于這些業務之間的投資比重是怎樣的?
夏向龍:我們還是地產為主,堅持“三個七三原則”。
簡單來說,就是在集團的整個投資里面,地產業務要占70%,新經濟占30%;在新經濟業務里面,我們自己主導的產業投資投70%,找其他機構合作的財務投資占30%;同時在新經濟領域投資標的選擇方面,對于可預期的“萌芽市場”投資會占到70%,商業模式致勝或技術領先的高風險高回報全新市場的投資會占到30%。
時代周報:如果說未來新經濟部分的收入超過了房地產業務,公司是否可能逐漸由一個房地產商轉型為一個投資機構?
夏向龍:可以明確地說,在未來若干年之內,我們地產主業肯定不會收縮。
任何一家公司,選擇進入一個新的領域,背后都需要穩定的現金流貢獻,房地產業務現在及未來會給我們帶來穩定的現金流貢獻,所以我們不會放棄房地產業務。而且,每一個行業,都要人才,我們在房地產方面的人才儲備還是有一定積累的,至于新經濟方面,人才儲備還在積累過程中。
另外,短時期內完全轉型可能性不大, 我們會進行相對多元化的發展,如果兩個業務都做得好的話也可以進行分拆。只能說,我們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地產還是會繼續加大投入,但是新經濟業務應該會快速成長。
時代周報:現在各城市分化嚴重,公司接下來的投資重點區域、城市會在哪些地方?
夏向龍:目前我們的投資選擇會鎖定在一、二線城市。輕資產方面,我們大概聚焦15個城市左右,舊改現階段聚焦8個城市,我們對城市的選擇還是會比較慎重,現階段我們聚焦在這幾個城市,如果后續要突破這些區域,集團層面會安排專門研究和審批。
新經濟方面也是同樣,前面我說了三個方面,我們也都很看好,但是真正選擇的時候,可能會聚焦再聚焦,不會盲目擴大選擇面,市場上可供選擇的項目非常多,但是我們的人才儲備、可投入資源等方面畢竟有限,有限的資源肯定要投得相對比較好、我們相對能看得清楚的行業去。
我們講究聚焦,無論是輕資產、還是舊改、還是新經濟,都需要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