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5年末地方政府債務率最高的省份為貴州,其政府債務率高達189%。其次為遼寧、云南、內蒙古,三個省份債務率分別為157%、121%和106%。前述四省份債務率均超過100%的警戒線。
2016年地方債即將發行完畢。根據數據,截至12月14日,地方債發行6.04萬億,占年度發行計劃的98.7%。在發債同時,多數地方政府披露了本省份債務數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據此梳理出中國地方債圖譜。
除山東、廣東、湖北三省外,其余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均披露了截至2015年底的債務數據。從債務規模看,江蘇、山東、浙江政府債務規模居前三甲,債務余額分別為10556億、9252億、9188億。
從債務率(政府債務余額/綜合財力)來看,2015年年末貴州省以189%的債務率居首。此外,遼寧、云南、內蒙古三省份的債務率也超過100%的警戒線。
財政部披露的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末,中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為16萬億,當年末地方政府債務率為89.2%。財政部相關部門多次表態稱,中國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總體可控,但是局部地區存在風險。因此,對區域債務風險的分析就尤為重要。
14省份債務規模減少
從截至2015年末的債務規模來看,江蘇省以10556億政府債務余額居各省份首位。江蘇政府債務余額約占全國地方政府債余額的6.56%,也是全國唯一一個債務規模超過萬億的省份。緊隨其后的山東、浙江,兩省債務規模分別為9252億、9188億。
比較發現,債務規?;九c經濟發展水平一致,東部發達省份債務規模較高,西部地區債務規模較小。其中,政府債務規模最低的省份為西藏,2015年末政府債務余額不到100億。
從債務余額增減變化來看,2015年末政府債務余額相比2014年末有所降低的省份為14個,數量占披露2015年債務數據省份的一半。這說明在新《預算法》的約束下,地方政府債務規模得到明顯控制,并未如前幾年一樣迅速增長。
其中降幅最大的為上海,2015年末政府債務規模相比2014年末下降16.04%。同期北京債務規模減少了10%。北京市財政局表示,2015年通過加大償債資金安排力度、加快土地入市節奏、引入PPP模式等手段,降低了政府存量債務規模。
此外,有14個省份2015年末地方政府債務余額相比2014年有所增加。增幅最高者為山西,2015年末債務余額同比增長12.58%。
相比以前年份,這一增速明顯放緩,但也存在低估的可能。華東省份一地級市債務辦負責人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坦言:“新增融資需要按照債務增長率逐步添加到政府債務系統,現在增長率一年也就增加10%-20%。但是我們融資數要遠遠大于這個數,因此有些債務沒有錄入債務管理系統,債務余額也就顯示增長很慢甚至有所減少。”
從專項債/一般債占政府債務的比重來看,北京專項債占比高達76.88%。除北京外,其他省份一般債占政府債務的比重大于專項債。一般債納入公共財政預算管理,以政府財政收入償還;而專項債納入政府性基金管理,以政府性基金收入(主要是土地出讓金)償還。
總體而言,財政收入的穩定性要高于政府性基金收入。因此,一般債占政府債務比重越大,說明政府債務償還的概率越高。但北京土地出讓市場活躍,土地出讓收入全國領先,雖然其一般債占比低,但其政府債務的償還能力依然較強。
4省份債務率超警戒線
政府債務余額為絕對值,并不能準確反映各省份債務風險。衡量地方政府債務風險的核心指標是債務率,其計算方式為政府債務余額除以綜合財力,一般以100%作為警戒線。如債務規模最大的江蘇省,2015年末其債務率為68.50%,居各省份中下游,也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據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統計,2015年末地方政府債務率最高的省份為貴州,其政府債務率高達189%。其次為遼寧、云南、內蒙古,三個省份債務率分別為157%、121%和106%。前述四省份債務率均超過100%的警戒線。
中央財經大學財政學院教授、中財-鵬元地方財政投融資研究所執行所長溫來成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債務風險較高的地方,建議可以通過上級財政增加轉移支付、處置存量資產、引入社會資本等方式籌集資金消化存量債務,逐步將債務風險指標調整到警戒線內。
此外,債務率在90%-100%之間的省有浙江、陜西兩省,海南、河北、福建、廣西、四川五省份債務率在80%-90%之間。前述七省份債務率離100%的警戒線較近。
其余19省份債務率在70%以下,債務風險相對較低。其中西藏政府債務率最低,僅為4.58%。換言之,這19個省份政府部門加杠桿的空間相對較大。如西藏自治區財政廳表示,未來(西藏)作為環喜馬拉雅經濟合作帶中的戰略橋頭堡,自治區基礎設施工作將繼續推進,預計政府性債務規模將緩和增長,但債務率仍將很低。
政府或有債務方面,幾個披露債務數據的省份或有債務占政府性債務的比重在18%-45%之間,或有債務占政府性債務比重最高的為陜西省,達44.20%。換言之,陜西政府或有債務和政府債務的規模大體相當。
按照財政部的認定,政府或有債務并不屬于政府債務,但是在一定條件下可能轉化為政府債務,從而抬升地方政府債務。如重慶2015年末政府負有償還責任債務率為62%,但是如果考慮政府或有債務,其債務率則上升至75%。
相關報道>>>
地方債第三輪擴張:政府購買服務及PPP財政支出規模猛增
財科院調研顯示局部地方債務率偏高 收支矛盾突出
媒體分析>>>
地方債務風險“三個倒逼”更可怕
(原標題:2015地方債圖譜:14省份政府債務規模減少 貴州債務率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