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位專家深度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來源:微信公眾號 國是直通車
定調中國2017年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16日在北京閉幕。通過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總結一年來的經驗和成績,安排部署來年的工作,已經成為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的重要制度安排。
國是直通車采訪了12位專家,帶你一起深度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
李稻葵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中國與世界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這個是高層對整個國內國際形勢綜合判斷的結果。“穩”是要穩住已有的增長點,一是消費要穩住,各種有利于消費的政策至少不能回撤,二是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要繼續搞,但機制要創新。
但明年經濟增速比今年還將有所下降,主要是出于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地產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將褪去;二是汽車銷售拉動整個消費的影響也將褪去;三是固定資產投資還會相對比較低迷。
防風險毫無疑問是明年經濟工作的一個重點,不過風險將有所轉移,從房地產轉到外匯市場。
徐洪才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總經濟師
本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了“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也是做好經濟工作的方法論,明年貫徹好這個總基調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把穩中求進提升到前所未有的一個高度,背后的深意是穩中求進并非只是經濟工作,也包含了政治工作,外交工作等方方面面,這是第一次使用這種提法。
會議還提出要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雖然提法上沒有太大的變化,但在內涵上有所不同。比如:“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預算安排要適應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降低企業稅費負擔、保障民生兜底的需要。”過去的提法是要“更加積極”,“有效”則是首次提出,表明政策將更加有針對性。同時,貨幣政策方面提出要保持“穩健中性”,表明貨幣政策必須松緊適度,不能搖擺,更加明確。
萬喆
國家發改委國際經濟合作中心首席經濟學家
這次中央經濟工作會應該說穩定中有緊張,公告說法柔中有剛。看上去是總結今年的總體發展形勢達到預期,但重點確是指出明年將是改革真正的攻堅克難之年。一方面將繼續財政寬松政策為經濟轉型的平穩過渡作支撐。但另一方面卻將今年改革中出現的困難和阻礙一個不漏的點明了。無論是國企改革,或是房地產及資產泡沫,都有明確表態,將會以社會民生為基礎,力推改革。而對于當前問題,也轉向了防風險,再次表明會以結構性改革而非單純大水漫灌或者達到暫時性目標的方式解決中國經濟發展和轉型問題。
宗良
中國銀行首席研究員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針對2017年的工作給出了非常準確的定位。2017年既是實現“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此次會議針對我國當前的突出問題,如人民幣匯率問題、房地產問題、國企改革問題、社保問題等,既給出了準確定位,同時也給出了未來解決的方向。從政策來講,強調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有效,在細節上會看到一個前所未有的表述,即“預算安排要支持供給側改革”,就是要有相應的資金進行有效配套。貨幣政策要保持穩健中性,其中也提到了新的基礎貨幣供應方式;人民幣匯率要增加彈性,同時要保持合理水平的就業穩定、應對相應的金融風險。這些都是對未來的政策走向給出了準確定位。
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為這些與國民生活息息相關的重大問題給出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釋放了明確的信號。從短期來看,政策出現了改革和變化;從長期來看,新政策有利于穩定和保障民生,推動市場良性發展。
白景明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副院長
明年財政政策會更加重視精準發力,把錢花在刀刃上,更加注重績效和效率。在保民生方面,將更加注重保障水平、范圍和財力之間的協調。現在供給側改革進入關鍵時期,預計財政政策減稅和增支力度會進一步加大,在貨幣政策保持穩健中性的情況下,財政政策穩增長的作用會更加凸顯。
張明
中國社科院世經政所國際投資室主任
2017年應明確把市場化改革推進到底的決心,能夠進一步增加人民幣匯率彈性,而非繼續通過消耗外儲來穩定人民幣,并重視金融風險,包括去杠桿、房市調整、商業銀行體系的相關風險等。希望能真正打破債市中的剛性兌付格局,用真正市場化的手段去解決違約與壞賬問題。
尹中立
中國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金融市場研究室副主任
重視防范金融風險是基于國際大氣候的一個判斷。當前美元進入加息周期,跟據以往經驗,美元走強將導致全球資本向美國回流,使得中國等新興市場負債率升高,引起局部金融風險的暴露。尤其中國經過十多年發展,實體經濟很多行業出現產能過剩,對于銀行這意味著不良率不斷增加。房地產行業是未來最需要關注的風險點,特別是經過2015年底到2016年初的房價飆升,使風險更加容易出現。此外還有債券市場的高杠桿操作。美元進入加息周期,影響國內利率中樞走勢,意味著債市將進入“熊市”,高杠桿帶來的風險不言而喻。
蘇劍
北京大學經濟研究所常務副所長
最大的亮點是強調了防風險。主要體現在關于房子的定位方面:強調房子的居住功能,而不是投資功能。后期或會出臺一些相應的政策,對房地產市場產生沖擊。但要避免用力過猛。
另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加強產權保護制度建設,抓緊編纂民法典,加強對各種所有制組織和自然人財產權的保護。堅持有錯必糾,甄別糾正一批侵害企業產權的錯案冤案。加強產權建設有利于保證各方的合法權益,確保市場經濟的正常、順暢運行,同時有助于鼓勵民間投資,提高民間投資增速,起到穩增長的作用。
喬寶云
中央財經大學中國公共財政與政策研究院院長
明年財政赤字規模料將擴大。不過這不意味著財政風險會上升。現在赤字率3%的國際警戒線其實沒那么科學。只要財政政策能精準發力,合理安排,擴大赤字不可怕。事實上,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不擴大赤字才可怕。
張宏偉
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提到,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的定位,綜合運用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等手段,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基礎性制度和長效機制,既抑制房地產泡沫,又防止大起大落。要在宏觀上管住貨幣,微觀信貸政策要支持合理自住購房,嚴格限制信貸流向投資投機性購房。
建立不動產統一登記制度,加快房地產稅立法并適時推進改革,對于當前房地產市場來講,也就意味著今后最有可能直接推進的就是房地產稅,而不是此前已經在上海、重慶試點的房產稅。今后一攬子關于房地產稅方面的稅制改革的頂層設計有可能逐步推出,以逐步完善作為樓市長效調控機制三大體系(土地、財稅和金融)之一的財稅政策與措施。
楊躍
浙商銀行經濟分析師
要把防控金融風險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下決心處置一批風險點,著力防控資產泡沫,提高和改進監管能力,確保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穩中求進”將是2017年的工作總基調。無論是“穩”還是“進”,確保不發生大的風險都是必要前提。
去年經濟工作會議上供給側改革理念全面闡釋和策略落地,隨之的“三去一降一補”五大中心任務仍將是明年首要大事。目前看改革成效相對顯著:去產能在傳統工業領域取得階段性成果,房地產行業去庫存壓力得到一定緩解,實體企業經營成本有所下降,惠及民生的各類短板正在不斷完善。但必須認識到,五大任務的完成還有非常長的路要走,這些事項要么和金融領域直接高度相關,要么需要金融領域的高度介入。因此金融風險如果得到較好防控,本質上就能確保整個經濟改革轉型的穩定和順利推進。
嚴躍進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
“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明確了房子的屬性和定位,認為房子是用來住的,此類表述比較樸素和通俗易懂,但政策含義非常明確,即居住的住房需求要繼續得到保護,而炒房的需求要進行管制和遏制。
在此類定位下,政策明確了五個管控手段,即金融、土地、財稅、投資、立法的手段。目前這幾個政策層面上,金融方面主要是信貸政策、土地則是土地供應和結構調整、財稅主要是房產稅等相關政策、投資則主要是房地產開發投資刺激等政策、立法主要是對目前70年產權續期等問題都有積極的探索,后續應該繼續完善此類政策內容和注重調控效果。政策再次提及長效發展機制,這將是接下來房地產市場發展的一個重要基礎。此次政策明確了基礎性制度的建立需求,此類制度應該包括土地、產權、價格等方面的政策內容。政策明確了明年房地產調控的一個大的思路,主要是兩點。第一是抑制房地產泡沫,主要是土地和房價的泡沫。第二是防范市場出現大起大落,也就是說讓市場更加穩定,不過冷也不過熱,這樣預期才會更加穩定。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