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監會非銀部主任毛宛苑12月15日在銀行業例行新聞發布會上透露,目前國內已批準開業的消費金融公司共有16家,另外,已批復籌建但尚未開業的有3家,正在審核的有3家,進行論證輔導的有5家,未來還將有一批消費金融公司批籌。截至今年9月末,消費金融公司全行業資產總額共計1077.23億元,貸款余額為970.29億元,平均不良貸款率為4.11%,貸款撥備率為4.18%。
盈燦咨詢與融之家近日聯合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我國居民短期消費貸款幾年來一直保持20%以上的高速增長,未來有望快速成長為超過10萬億元的市場。
今年消費金融市場規模已經達到5萬億元。據盈燦咨詢與融之家12月11日聯合發布的2016消費金融生態報告,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中住戶部門的短期消費貸款余額達到4.65萬億元,再加上非金融機構消費金融平臺約3000億元的貸款余額,我國當前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約為5萬億元。
2016年被認為是消費金融大爆發的一年,臨近年底,消費金融公司進入快速發展期,僅在11月份,就有包括華夏銀行、哈爾濱銀行在內的多家銀行宣布開始布局消費金融。
消費金融市場的快速發展源于當前中國經濟正處于結構轉型升級的關鍵期,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逐漸向消費傾斜,發展消費金融可以有力拉動內需,促進經濟調整轉型。目前,銀行、電商、互聯網金融公司、小貸公司也在紛紛搶灘消費金融市場。
對此,毛宛苑表示,目前我國宏觀經濟正處于結構調整和增長方式轉變的過程中,隨著消費升級的推進,消費信貸需求不斷旺盛,巨大的市場空間和持續的政策利好,使得消費信貸市場越來越多的受到關注。消費金融公司應運而生,順勢發展,具有重要社會價值。
但目前消費金融公司社會影響力還不算大,毛宛苑稱,主要原因是行業起步較晚,16家公司中近半數開業時間尚不足一年半,開業初期仍處于業務試水階段,尚未進入穩定的業務增長與盈利期,特色產品與品牌認知也在逐步形成當中,行業發展尚有較大空間。
此外,除了消費信貸市場參與主體增多,市場競爭激烈之外。毛宛苑表示,社會誠信環境有待優化,消費信貸發展缺乏成熟信用土壤。目前我國個人征信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征信人群覆蓋有限,信用信息難以有效整合,導致消費金融公司風險管控難度加大。同時社會對小額失信的懲戒力度不夠,個人違約成本較低,進一步加劇了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欺詐風險。
(原標題:16家消費金融公司已獲批開業 更多機構正搶灘10萬億元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