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5日從財政部獲悉,全國財政系統PPP工作推進會暨示范項目督導會12月9日召開,部署推進2017年PPP重點工作。財政部副部長史耀斌提出,加快推動示范項目落地實施,確保第一批中央財政示范項目在2016年底前全部落地,第二批示范項目在2017年3月底前全部落地,第三批示范項目在2017年9月底前全部落地。
史耀斌表示,下一步,要努力在兩個“強制”試點上實現突破。在確定的污水處理、垃圾處理領域,要堅定推行PPP模式強制應用試點工作,力爭新建項目100%采用PPP模式。在其他中央財政給予支持的公共服務領域,對于有現金流、具備運營條件的項目,比如地下綜合管廊項目,要強制實施PPP模式識別論證,鼓勵運用PPP模式,推動提高項目效率。
對2017年PPP工作,史耀斌提出,要把握好“三項”工作原則。一是市場化原則。PPP模式本質上是發揮市場決定性作用,利用市場力量做好公共服務。推進PPP的具體工作也要堅持市場化方向,繼續強化信息披露,推動各方面公開透明,增強市場信心。二是法制化原則。堅持科學理念堅定推進PPP立法,同時繼續健全制度體系,涉及財政管理的制度建設不能停,多下先手棋,制度的完善也將為立法掃清障礙。三是規范化原則。要從項目示范、制度保障、資金引導、市場培育等方面,推進PPP規范發展。
史耀斌指出,要運用好“四個”工作方法。一是落實主體責任。各級財政部門要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切實承擔起推進PPP改革的主體責任,全面履行好牽頭職責,主動作為,因地制宜推進工作。各單位的一把手要當好第一責任人,親自抓、親自管,層層落實任務、壓實責任,確保工作實效。二是牢固樹立全局意識。PPP改革是一項綜合性改革,具有很強的牽引性,需要經濟體制、行政體制、財政體制、投融資體制等改革配套推進。深化PPP改革一定要有全局意識,注重統籌協調,與相關改革步調一致,相互促進。三是狠抓機制建設。要發揮財政部門在資金管理上的優勢,注重“花錢買機制”,要通過財政投入從“補建設”到“補運營”的轉變,帶動公共服務供給機制的轉變,推動實現PPP風險共擔、激勵相容、產出導向等核心理念。四是堅持高標準和守底線相結合。推進PPP項目,既要樹立精品意識,確保“形神兼備”,經得起時間的檢驗,也要樹立底線意識,將規范運作擺在首位,堅決杜絕借PPP之名行變相舉債之實等違法違規行為。
史耀斌還提出,要聚焦好“五個”工作發力點。一是加快推動示范項目落地實施。確保第一批中央財政示范項目在2016年底前全部落地,第二批示范項目在2017年3月底前全部落地,第三批示范項目在2017年9月底前全部落地。二是著力提高民營資本參與率。省級財政部門要研究將民營資本參與率納入工作考核體系,要會同有關行業部門合理設定PPP項目采購標準和條件,不得對民營資本設置任何差別條款和歧視性條款。三是加快轉變財政資金投入方式。對現有公共服務領域財政投入進行逐項梳理,對具備轉型條件的資金,要制定明確的工作計劃,確定從“補建設”轉為“補運營”的具體安排。四是用好專項督導長效機制。既要督進度,更要督規范。針對督導中發現的困難和問題,要及時研究提出制度化的解決對策,推動項目規范實施。五是進一步推動項目實施信息公開。堅持“以公開促規范、以公開促發展”的原則,依托PPP綜合信息平臺,及時向社會公開項目實施方案、合同、實施情況等信息,確保項目實施公開透明,有序推進,保證項目實施質量。
(原標題:財政部:確保PPP首批中央財政示范項目年底前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