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央行公布的數據顯示,11月新增人民幣貸款7946億元,遠超市場預期。其中,房貸依舊為主,居民中長期貸款5692億元,占信貸規模的71.6%,環比10月增加801億元,為4年來第二高點。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發現,2013年~2015年的新增中長期貸款月均值分別是1875億元、1858億元、2542億元,2016年截至11月的均值已經達到4780億元,幾乎為過去幾年月均增量的兩倍。
不過多家機構預測,受國家限購政策的影響,地產銷售滯后,后續新增房貸將會放緩。
11月新增房貸創近年次高
證券時報記者統計最近4年月度中長期貸款數據發現,今年至今除2月份之外,其余10個月份的新增居民中長期貸款均高于4000億元,也是近4年所有月份的前十名。其中新增貸款最高的是今年9月份,為5741億元,其次是11月份,為5692億元。
從整體來看,2013年~2015年的新增中長期貸款均值分別是1875億元、1858億元、2542億元,2016年截至11月的均值則為4780億元。可以明顯看出,近4年的新增中長期貸款均值處于一個增加趨勢,而去年到今年則處于暴增狀態。
具體來看,2016年新增中長期貸款處于較高的水平,僅2月份的新增中長期貸款為1820億元,其他10個月份均高于4000億元。截至目前,9月份的新增中長期貸款為全年最高值,也是最近4年最高點,達5741億元。值得注意的是,新增貸款排在前三的月份均屬2016年,分別為9月、11月、6月。新增貸款排在前三的數據相差不大,排在第三的6月與11月相差53億元,而11月與9月僅相差49億元。
后續增長或放緩
最新數據顯示,11月份的居民中長期貸款仍為新增信貸的主角,對此,多家研究機構預測房貸后續將會放緩。
海通證券表示,房貸再度高增,但后繼乏力。居民中長貸高增5692億元,反映前期地產銷售火熱的滯后影響,但11月房地產銷售端大幅回落、貸款政策趨嚴,未來會拖累房貸增長;非居民中長貸增加2018億元,環比同比均有所回升,印證經濟短期企穩,提升企業投資意愿,但可持續性存疑。
中金公司同時也表示,房地產相關融資滯后、偏高導致貸款和社融超預期,按趨勢會放緩。新增信貸數據中除了社融增量超預期以外,其余數據與預期偏差不大。但從貸款結構來看,表內房貸仍超過預期,在限購限貸力度加大情況下,明年表內房貸放緩使得銀行表內資產配置壓力依然較大,而表外非標回升可能也跟房地產企業發債融資受限有關。
對于放緩時間點,方正證券表示,時點可能是明年的一季度。貸款增速保持平穩,居民房貸繼續高增,企業中長期貸款有所改善,顯示企業需求有所改善。而目前經濟壓力比較大,融資數據存在脆弱性,貸款或將受房地產銷售走弱的影響而走弱,社融或將受整體經濟需求走弱的影響而走低。
招商證券稱,信貸數據內部看結構變化不大,仍然主要依靠居民按揭貸款支撐,企業中長期信貸較10月有恢復,但總體表現平平;社融結構上,表外融資出現爆發式反彈,除股票融資小幅下降外,信托貸款、委托貸款、票據、債券融資均顯著增長。
(原標題:新增房貸繼續火熱 今年月均已近48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