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我國經濟發展全面步入新常態,GDP增速繼續保持了下行趨穩的發展趨勢。在實現經濟穩增長的同時,保就業的宏觀目標也得以完成,根據國家人社部公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三季度我國已經提前完成了全年的新增就業目標任務。
在經濟形勢、就業形勢趨于好轉的背景下,社會大眾在擇業時對于“好老板”的訴求發生了怎樣的改變?12月上旬,由智聯招聘主辦的“2016年度最佳雇主頒獎盛典”給出了最新的答案。在活動現場150家國內外知名企業高管和全國50余家權威媒體的共同見證下,揭曉了2016中國年度最佳雇主30強、最受大學生關注雇主、最受女性關注雇主、最具社會責任雇主以及最具發展潛力雇主大獎。
智聯招聘CEO郭盛在本次活動上表示:“我們發現和前幾年相比,中國公眾眼中的最佳雇主評判標準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企業對人才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加強,職場社群化現象已經成為主流。組織的重要性正在逐漸降低,但在社群的驅動下,企業和雇員會迎來更融洽的未來?!?/p>
經濟低谷迎來就業曙光職場邁入社群時代
如果說2016年中國的經濟形勢處于轉型中的低谷,那么就業形勢卻迎來了明顯的回暖曙光。
以今年第三季度的就業數據為例,根據智聯招聘公布的數據顯示,交通運輸行業的在線職位招聘需求同比增加74%,IT互聯網行業同比增加45%,金融行業同比增加26%。由此可以發現,雖然我國GDP增速保持穩定,部分傳統產業用工也趨于萎縮,但在經濟新動能的推動下,就業形勢卻迎來了新的曙光。
智聯招聘CEO郭盛認為,經濟形勢的變化一定會給勞動力市場帶來更深刻的變化,今年的變化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分別是人才經濟、分享經濟、品牌效應和社群組織。在人口紅利消失和經濟轉型的影響下,中國已經進入了人才經濟的時代,企業對于優秀人才的需求在不斷增加。而分享經濟也對中國就業帶來了巨大改變,在靈活就業觀念的引導下,兼職類崗位的增速已經超越了全職崗位。
在這些因素的影響下,企業開始更加重視雇主品牌的打造,通過獨特的品牌效應吸引優秀的人才。與之相匹配的是,企業的組織管理模式也發生了新的變革,而在優秀企業當中又普遍擁有一個相同的特質,那就是社群組織成為企業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與傳統企業組織管理模式不同的是,當社群和職場融為一體,企業會呈現出明顯的去中心化、去層級的特征。職場社群更傾向于沒有權威的自發組織,沒有界限的充分互動和資源集約的共享、分享,管理也由控制變為合作。
據悉,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構建的指標體系中,共有六項一級指標,分別是雇主文化、雇主形象、組織管理、薪酬福利、培訓發展和工作環境。根據2016年的社會公眾對最佳雇主各要素的投票結果顯示,雇主文化、雇主形象和薪酬福利排名前三,這也與職場社群所體現的趨勢相吻合。
文化軟實力是雇主品牌致勝法寶
在不同的經濟時期,求職者會有不同的擇業訴求,而公眾對于“好老板”也會提出不同的要求。
2005年,智聯招聘聯合北京大學企業社會調查研究中心首次舉辦了“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率先將“雇主品牌”概念正式引入國內。評選通過外部社會公眾調查和企業內部員工調查,從六大維度對企業進行評價,結合專家及HR評審結果,最終產生年度最佳雇主各個獎項的榜單,旨在為企業雇主品牌建設、求職者選擇“好老板”提供有效參考。
郭盛認為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舉辦11年以來,其中有幾個重要的時間節點,2010年以前榜單上基本以跨國企業為主,隨后中國企業的數量越來越多。2015年最佳雇主的評選指標發生顯著變化,此前薪酬待遇指標最重要,隨后軟實力的重要性開始上升,2015年“對員工的尊重”成為最重要指標,而今年變成了“吸引人的企業文化”。
在郭盛看來,未來決定企業能否成為公眾眼中的最佳雇主,發揮決定作用的就是企業的軟實力,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企業內部的社群紐帶。社群是企業內部存在的非正式的組織,有四個重要因素,分別是價值導向、伙伴關系、賦權組織以及基礎的薪酬福利保障體系。
所謂價值導向就是企業的價值觀和使命感,不僅能得到員工的集體認同,更能讓員工在其中找到自己的歸屬感。在伙伴關系方面,郭盛的理解是平等和尊重,他說:“騰訊員工申請內部轉崗,如果有業務團隊接收,就可以自由選擇轉崗。再比如萬科,在股權層面、項目層面和事件層面擁有自己的事業合伙人機制,對負責人的選拔主要基于對事件本身最有發言權、最了解和最有動力的人。”
賦權組織即是對員工授權,能夠自下而上創新的組織。例如攜程做了一次重大的改變,把矩陣式的組織架構改成扁平化事業部單元結構,這一變化能夠讓每個人動起來,把小組織作為自己真正的歸屬。
“任何好的組織架構,最后一定要落到薪酬上”,郭盛舉例說“比如萬科的合伙人制度、樂視的股權激勵機制;這些企業真正能把先進的理念用在自己的組織上,對組織有突破,企業才會更快的成長。”
引領社群時代本土企業全面崛起
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自2005年創辦以來,號召力日漸強大,雇主品牌的建設理念在國內也得到了市場普遍認可。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2016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自2016年8月正式啟動,有效報名企業數量達到9740家,同比增長80%,覆蓋了全國32個省、區、市以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共有408萬社會公眾參與提名最佳雇主全國百強榜單。這一方面表明中國企業對雇主品牌建設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年度最佳雇主評選活動已經形成品牌效應,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企業和社會公眾參與進來。
在2016中國年度百強雇主的基礎上,根據雇主文化、雇主形象、組織管理、培訓發展、薪酬福利、工作環境六大指標,針對百強雇主進行企業內部員工調查,最終產生了中國年度最佳雇主30強榜單。其中IT互聯網企業數量最多,共有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阿里巴巴、IBM等7家企業獲獎,汽車制造企業、金融企業緊隨其后,分別有6家、4家企業上榜。除此之外,物流運輸、地產建筑、零售租賃等行業也有部分企業入圍30強榜單。
和2015年相比,來自中國本土的騰訊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獲得了年度最佳雇主30強榜單的第一名,這說明在國內勞動力市場上,發展不超過二十年的本土互聯網企業已經強勢崛起,在對人才的吸引力上足以媲美品牌基礎雄厚的外資企業。而在30強榜單中,來自中國本土的企業共有22家,由此可以發現,雇主品牌建設在中國企業中已經得到了高度重視,本土企業的雇主知名度和品牌影響力均在不斷提升。而這些獲獎企業,也正是在各行各業里的領軍企業,順應了職場社群的趨勢,分別在企業價值觀建設、組織關系伙伴化、賦權結構等領域取得了突破性成果。
隨著中國人口紅利的消失,在人才經濟時代雇員在雇傭關系中會占據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對于企業管理者來說,未來應該如何把握住時代機遇呢?在郭盛看來,企業不僅要做到對員工的平等尊重,還需要一個完整的社群體系,指導企業建立真正的內部鏈接紐帶。
“首先企業的領導人需要自上而下的推行改革,其次要真正以員工需求為核心,并以大數據支撐企業的管理決策。職場‘社群時代’已經到來,未來企業需要在發展前進的同時不斷推進雇主品牌建設,讓社群的‘潛規則’成為我們職場中永恒的紀律?!惫⒄f。
(原標題:文化軟實力造就“年度最佳雇主” 智聯稱本土企業全面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