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發改委網站獲悉按中央改革辦部署要求,為確保年內完成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實施工作,12月8日,發展規劃司組織召開內蒙古、甘肅、陜西、四川、云南、湖北、黑龍江等7省區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技術審核會。
會上,規劃司分管領導介紹了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的背景和意義、當前工作進展情況、下一步工作安排。7省區發展改革委匯報了負面清單編制情況,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介紹了專家論證情況,各部門就負面清單提出了具體修改意見。
各部門一致表示,將按照中央部署要求,高度重視、通力合作、強化責任,高效推進技術審核工作,確保年內完成負面清單編制實施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財政部、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住房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水利部、農業部、林業局、鐵路局等10個部門相關司局同志,以及環境保護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專家技術團隊和7省區發展改革委分管領導參加會議。
據悉,編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對嚴格管制各類開發活動、減少對自然生態系統的干擾、維護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和完整性,意義重大。
在我國,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并不少見,主要指政府以清單的形式規定某地或某區域對哪些經濟領域不開放,除了清單上的禁區,其他行業、領域和經濟活動都許可進入。此前,上海自貿區就一直依靠探索建立負面清單的模式改革外商投資管理。而針對環境保護、產業結構調整方面,北京此前也出臺了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將高耗能、高污染的產業“攔”在了北京之外,從源頭上調整新落地企業的產業機構。
公開資料顯示,去年已經有多個城市都公布了要制定這一負面清單的計劃,并將此寫入了地方“十三五”規劃,比如河北省發改委就率先向石家莊、承德等六個城市下發通知,要求抓緊制定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同時明確其他擬調整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的25個縣(市),可先做好產業調查摸底工作,待國家正式批復后再同步制定。
國家發改委10月21日以通知形式印發《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編制實施辦法》。這意味著我國將著手在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
重點生態功能區實行產業準入負面清單,是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確定的戰略任務,是健全主體功能區制度的重大舉措,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一項重要任務。《辦法》此前已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
《辦法》提出,要建立“縣市制定、省級統籌、國家銜接、對外公布”的工作機制,因地制宜制定限制和禁止發展的產業目錄。明確要強化底線約束,將已經明確的限制類和禁止類產業作為底線,進一步細化從嚴提出需要限制、禁止的產業類型,不得擅自放寬或選擇性執行國家產業政策的限制性規定。
根據《辦法》,要嚴格監督考核,實行最嚴格的產業準入標準,強化對各類開發活動的嚴格管控。建立健全負面清單實施情況監督檢查和問責懲戒機制,建立與重點生態功能區動態調整、配套激勵獎懲政策銜接掛鉤的協調機制。
(原標題:7省區召開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產業準入負面清單審核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