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企改革八項試點全面鋪開 央企效益回升
高江虹;王琳
本報記者 高江虹 實 習 生 王琳 北京報道
2016年即將過去,這一年里國企改革究竟取得怎樣的效果?12月9日,國務院國資委在京召開新聞通氣會,國資委副主任張喜武表示,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經完成,國資委還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36個配套文件,共同形成了國企改革的設計圖、施工圖。
張喜武表示,去年是國有企業改革政策制定出臺年,今年是國企改革政策落地年,明年是國企改革的見效年。
中國企業研究院首席研究員李錦認為,2016年國資體制改革方面成績頗為顯著,尤其是在管資本層面的推進令人驚喜,但是在機制改革方面卻不盡如人意。
“明年對于國企改革來說,有望從操作圖真正走向實施圖。”李錦表示。
國企改革初現成效
2015年9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了《關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為深化國企改革作出“頂層設計”。隨后,一系列文件相繼發布,“1+N”政策體系基本建立,搭建起了國企改革的主體框架。
“今年先后出臺了7個專項配套文件,國企改革‘1+N’文件體系已經完成。”張喜武表示,國資委還會同有關部門出臺了36個配套文件,“1+N”文件體系及相關細則,共同形成了國企改革的設計圖、施工圖。
在完善改革政策文件的同時,張喜武透露,國資委承擔的8項試點工作已全面鋪開。據張喜武介紹,董事會建設方面3項試點進一步深化,落實董事會職權試點進一步擴大,將在寶武集團、國投和中廣核集團開展,市場化選聘經營管理者和職業經理人制度試點將在國投、中國通號等中央企業的二級企業開展。投資、運營公司試點增點擴面,新增神華集團、寶武集團、中國五礦、招商局集團、中交集團、保利集團等6家企業作為國有資本投資公司試點單位,國有資本運營公司試點在誠通集團、中國國新開展,“兩類公司”試點企業合計已達10家。兼并重組試點重在推進深度融合,在中國建材和中材集團、中遠集團和中國海運、中電投集團和國家核電等原6家企業重組后組建的3家企業進行試點。信息公開試點已在國家電投、南航集團、中國建筑、中糧集團4家企業開展。
張喜武表示,明年央企重組還將繼續進行,很可能央企數量會減少到兩位數。他透露推進央企重組的三條思路是瞄準培育世界一流企業、助力產業發展轉型升級和發揮協同效應提升效率。
另外,剝離辦社會職能和解決歷史遺留問題試點方面,“三供一業”分離移交由試點轉為在全國全面推開。企業員工持股試點,則已確定了10家試點的中央企業三級子企業名單。
“功能界定分類基本完成,定量復核后近期即可公布,與之相配套的分類考核方案已經制定。”張喜武介紹道,公司制股份制改革步伐加快,中央企業的子企業公司制改制面超過92%,混合所有制企業戶數占比達到68%。
國資委認為國企改革初現成效,今年1-10月,中央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一舉扭轉了連續18個月的下滑局面,累計實現利潤總額10231.4億元,同比增長0.5%,初步實現了效益恢復性增長的目標。
體制改革進展快過機制改革
在李錦看來,2016年國資體制改革的突破比國企機制改革的進展大,在2016年,國資體制改革終于在管資本的層面獲得較大的突破。
尤其是在最近中央深改組通過的三個關于國有資本管理的文件出來后,明確國資改革中的核心改革就是將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開,國資委的身份明確。李錦表示,國資委的定位從2003年開始一直就是管人管事管資產,到了2016年終于明確了將管人管事放掉,只是管資本,其定位帶來一系列行政和管理職能的調整。
12月9日,國資委副主任劉強解釋稱,國資委正在通過職能轉變,設立了資本運營和收益管理局,就是為了突出“管資本”。要通過改組組建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通過組織指導和監督國有資本運營平臺開展資本運作,來優化國有資本的配置,提升國有資本的運營效率和投資回報。
與此同時,國資委正在制定出資人監管的權利和責任清單,按照現在的進展情況,國資委已經制定了這個清單,共有30多項權責。劉強稱目前已經征求了各個部門的意見,年底前差不多能完成權利清單的制定。
國資委對央企國企的管理,除了偏向管資本,“還要全面加強國有資產監督這個保障。”張喜武透露,截至目前,已經出臺或即將出臺關于加強監督的文件39件。目前國資委邊研究邊改進外派監事會監督,加大“一事一報告”力度。
“2016年管資本向前推進的幅度較大,帶動了產權改革、去產能、結構重組、企業瘦身健體等。”李錦認為,國資體制改革的進展令人驚喜,不過,此前外界廣泛關注的機制改革方面的進展只聽雷聲未見下了多大的雨水。
比如職業經理人制度。由于薪酬并沒有真正放開,李錦認為職業經理人在央企中只是虛晃一槍,即便是在新興際華,只是聘請經營人,而非真正的職業經理人。在混合所有制的推進方面,外界期待很高,但是最終沒能形成混改風潮。李錦認為其中存在經濟標準與政治標準相混淆,容錯機制沒有建立等復雜因素,因此“混合所有制只聽上層說得多推進得卻很慢,下面很著急。”同樣局面還出現在員工持股方面,盡管國企層面上下內在積極性都很高,可這項政策推進緩慢。
中國企業改革與發展研究會副會長周放生一直是員工持股的堅定支持者,他認為應加大力度推進以骨干員工持股為主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在周放生看來,員工持股文件的制定歷經三十年改進,已經制定得十分嚴密。有了員工持股,才能讓員工共同承擔企業的風險和責任。
“監督和改革有些錯位,監督在前,改革在后。” 李錦指出現在多個政策文件重在監督。他認為,國企改革的核心是所有權和經營權分離,但是部分文件只是站在所有權上思考,并沒有真正站在經營權上思考。因此過去多個改革文件在實際操作層面并非施工圖,而只是操作圖,在有限的空間里操作改革舉措。“希望明年進入正軌,真正進入國企改革實施年,展現真正的施工實施圖。”
(編輯:張星)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