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資舉牌,是最近二級市場最大的新聞之一。前不久,電器行業龍頭股格力電器在沒有任何利好的情況下逼近漲停,背后就有著前海人壽的大舉買入,后者的持股比例直逼5%的舉牌線。
而年初,鬧得沸沸揚揚的萬科寶能之爭,也讓“萬能險”這個詞大火了一把,因為寶能的主要資金就來自萬能險,是千千萬萬投保人的保命錢。
5日,保監會一紙發文,正式叫停前海人壽開展萬能險新業務,給保險公司敲響了一記警鐘!
1.為什么要嚴控險資進入股市?
早前,證監會主席劉士余也對險資大肆舉牌有嚴厲表態。為什么要嚴控險資舉牌?那是因為保險公司的資金雖然允許進入股市,但必須遵循穩健、安全的原則,投資金額還必須遵循一定的比例限制。
打一個不恰當的比喻,這就像一個健康家庭的資產配置表一樣,激進型理財、保本型理財都要均衡,否則一味進取則意味著更大的風險。如果不嚴格管控,千千萬萬投保人的保命錢一旦大比例地投入股市,那么高杠桿帶來的市場風險誰都無法預料。
2.為什么萬能險飽受詬病?
事實上,購買保險已是許多家庭的標配,尤其中產家庭早已對其達成共識。然而保險雖然該買,但是不是意味著萬能險你就該配置一點呢?
答案卻并不是。
在國內,保險業存在著許多不合理的現象,廣為詬病的一條是,保險推銷員會給你推銷一堆并不適合你個人和家庭的理財產品。你以為買的是健康險,但最后發現竟然是理財型保險。而不少萬能險產品就是在這種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被保險推銷員推銷給了投保人。
萬能險作為一種兼具“投資和保障”兩大功能的人身險產品,并不適合每一個普通家庭。誠然,它有著不少優點:繳費自由靈活,你可以任意選擇變更繳費期,停繳或暫緩都可以;保額還可以調整;不僅有保障功能,它還有理財收益,宣傳中預期5%的年化收益,聽起來是不是很誘人。
但是萬能險的坑也不少:
就理財屬性來說,萬能險設有保底收益,但高出保底部分的收益是不確定的,假設一款產品的預期收益是5%,如果保險公司業績較差,你可能就只能得到1.75%-2.5%左右的保底收益,跟寶寶類理財產品沒有多大差別;
就費用繳納來說,萬能險前期要扣除的費用龐雜,有初始費用、風險保險費、保單管理費、貸款賬戶管理費、附加險保險費甚至還有領取手續費等,前期投入較大,領取收益回報的周期至少在5年以上,前期退保,損失會非常大;
就保障功能來說,萬能險的購成由保險賬戶和投資賬戶兩個部分,簡單對比一下,假設你繳納100元的保費,扣除10元手續費,可能保費只有20元,投資賬戶有70元,但普通的保障型保險,手續費1元,剩下99元都是保費,兩者可保障的范圍和保額就可想而知了。
3.萬能險適合什么樣的人?
萬能險名頭起得響亮,但縱觀歐美發達國家,你會發現它只是富人的財富理財工具,真正的保障功能很弱。適合購買萬能險的人群非常有限:
一、有穩定持續的收入;二、有一筆富裕資金且長期內沒有其他投資意向;三,你還需具備一定的投資和風險承受意識;四、對萬能險的收益回報有中長期準備,時間至少應在5年以上。
而萬能險,對于那些短期投資、中低收入家庭還有50歲以上的成年人尤其不適合。專業的分析師都會建議你買意外險和重疾險,而多出來的錢財可以直接購買理財產品獲取收益。
4.普通家庭應該如何配置保險?
普通工薪家庭配置保險,有幾個原則:
一、先大人再小孩
通常家庭保險有這樣一個誤區,小孩最為脆弱,沒有自我保護能力,所以我就給小孩買一份保險就夠了。
但通常來講,大人尤其是家里的經濟支持才是最需要投保的對象,因為如果他們發生意外或是疾病,對一個家庭的摧毀那必定是致命的。
二、優先購買意外和重疾險
保險的首要目的,依然是保障為主,理財是附加功能。以這一目的作為前提,意外險和純健康保障的重大疾病險則顯得尤為重要。
人活一世,最大的風險總結起來就是三個:意外、疾病還有養老,養老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你可以退休后領取養老金或是定期存入一定的儲蓄作為養老金。但死亡和疾病,你知道哪一個會先來呢?這種巨大的不確定性、破壞性,更是需要我們在規劃中提前將其做出來。
專業的理財分析師建議,買保險的順序為:意外險(壽險)-重疾險(健康險)-教育險-理財型險種(其中包括萬能險)。所以,壽險和重疾險還是普通家庭購買保險的主流選擇。
三、保費比例要在可承受范圍之內
一般建議控制在家庭年收入的10%-15%,超出這個范圍,承保壓力較大,影響個人家庭生活不說,一旦出現工作異動等因素,可以面臨保費斷繳的風險,而如若發生退保情形,不僅起不到保障的目的,而且本金都拿不回來。
關注微信公眾號:融360房貸(fangdai123),如果你需要的話:
回復【城市】,告訴你現在買房哪些城市被看好;
回復【房價】,告訴你調控之后房價到底怎么變;
回復【還貸】,告訴你房貸提前還真的劃算嗎;回復【辦法】,告訴你征信有逾期怎樣申房貸.........更多買房攻略干貨 、樓市房價分析,都在這里。缺錢?猛戳閱讀原文,貸款秒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