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12月9日),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分析研究了2017年經濟工作。傍晚,新華社播發了這次會議的新聞通稿,里面談到了關于房地產市場的新說法。
關于2017年的房地產,中央的最近說法是: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別看只有短短的一句話,里面包含著很多重要信息!
在分析之前,我首先要給讀者交代一下,這次會議的意義。按照慣例,中國在年末歲初的時候,會有三次會議對新的一年的經濟發展做出部署。
第一次會議,一般在11月中旬到12月上旬召開,是一次政治局會議。這次會議總結一年的經濟工作,為未來一年定調。
第二次會議,一般在11月下旬到12月中旬召開,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把政治局會議的要求細化。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何時開,還沒有公布。但我猜測,會在美聯儲議息會議之后(12月15日或之后)。這樣,美元加息的“靴子”就落地了,缺少了一個不確定性。去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就是美聯儲宣布加息之后開的。
第三次會議,是每年3月初召開的“人大會議”,由國務院總理做政府工作報告,公布新的一年的各項經濟任務,其中包括幾個重要指標:GDP增長目標,CPI控制目標,失業率控制目標,赤字率控制目標以及廣義貨幣M2增長目標。
所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之前召開的這次政治局會議非常重要,值得我們高度關注。下面,讓我們仔細看看通稿里關于2017年經濟工作的提法:
會議指出,2017年要召開黨的十九大,也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重要一年和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做好經濟工作意義重大。要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牢固樹立和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堅持宏觀政策要穩、產業政策要準、微觀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實、社會政策要托底的政策思路,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適度擴大總需求,加強預期引導,深化創新驅動,全面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會議強調,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要在保持社會穩定的前提下,推進關鍵領域工作取得突破。
會議要求,要深入推進“三去一降一補”,推動五大任務有實質性進展。要積極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振興實體經濟,培育壯大新動能,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加快推進國企、財稅、金融、社保等基礎性關鍵性改革,更好發揮經濟體制改革的牽引作用。要扎實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完善法治建設,改善投資環境,釋放消費潛力,擴大開放領域,積極吸引外資。要繼續做好各項民生工作,保持社會大局穩定。
看完上述內容,我印象最深的主題詞有以下幾個:
1、穩定。2017年將召開十九大,是換屆之年,所以通稿里多次出現“穩定”、“平穩”、“穩中求進”的提法。在這種情況下,防范金融風險、防范資產泡沫肯定是重中之重,所以樓市、股市不能有大的波動。
這句話要認真體會: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是我們治國理政的重要原則,對指導明年經濟工作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2、實體經濟和“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是去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從此次會議通稿表述看,未來一年仍然是工作重點。而5大任務,其實就是圍繞著實體經濟進行的。2017年,高層會對實體經濟更加重視。
3、改革。2015年股市漲了一大波,2016年樓市漲了一大波,現在都暫時熄火。未來一年,僅僅依靠“大基建+PPP”是很難穩增長的,所以改革必須有實質性推進,這是中國未來的希望。
絮絮叨叨說了一堆,都是為了便于大家理解2017年中央的樓市政策。下面讓我們對比一下今年政治局會議和去年政治局會議對樓市的不同表述:
今年: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
去年:要化解房地產庫存,通過加快農民工市民化,推進以滿足新市民為出發點的住房制度改革,擴大有效需求,穩定房地產市場。要推進農民工市民化,加快提高戶籍人口城鎮化率。要增強城市宜居性,引導調控城市規模,優化城市空間布局,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建設……
去年側重“擴大有效需求”,提出“推進農民工市民化”。今年則只提出了研究建立“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的長效機制”。
所以,2017年樓市將是被嚴格管制的“鳥籠行情”,以穩為主。
“加快研究建立符合國情、適應市場規律的房地產平穩健康發展長效機制”絕對不是一句空話,這可能意味著國家將在稅收、銀行貸款等一些關鍵點上,探索控制房價的長效機制。“適應市場規律”則意味著以后將逐步減少行政調控,但“符合國情”則意味著行政手段不會完全撤出。長效機制里必然會有房地產稅,也必然會牽扯到個稅改革。
“平穩健康發展”幾個字,則透露出中央對房地產市場的基本態度,是一個利好。那種希望樓市在2017年大跌的想法,顯然也是不切實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