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8日,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50人論壇學術委員會成員樊綱在清華大學長安講壇上,發表了“房地產兩極分化與‘城鎮化’戰略的再思考 ”的演講。
樊綱首先回應了當前房地產市場中流傳著的兩個似是而非的觀點:一是一些券商分析師認為造成目前房價問題的原因是貨幣太多,二是很多房地產商所說的土地太貴。
“但事實上,這兩種觀點都是站不住腳的。”樊綱表示,相對于需求,我們的貨幣并不比過去多,還有大量的貨幣。“另外,很多房地產商說,房價高是因為地價高,現在的地價高于過去的房價。那我就問一個基本的問題,各位做企業的,這地價不是你拍出來的嗎?你要不是預計未來的房子賣得比現在好,你為什么拿這個地?”
“現在有的房地產商說了,我的預計錯誤,現在政策變了。我說那是你的預期錯誤,你沒有預測到政府見到房地產市場現在這種情況就會采取限購措施。虧損了不要怪別人。所以作為專業人士,就不要再講這些外行的話,這聽了多年了,今年好像這個問題還特別嚴重,大家都抱怨地價太高了,你嫌高可以不要拍。對市場的分析,對市場的預期,很多不是老百姓市場,很多是因為房地產商內部在引導,引導房價漲上去。包括我聽媒體人的一些講話就是,高了就好,引導它往高了走。二三線城市現在有一個普遍說法,說房價高了才能去庫存,你要再把房價漲上去,你能把人留下嗎?可能會暫時解決一部分庫存問題,但是根本問題你能通過房價高去解決嗎?大家買了那個房子將來有人租嗎,有人接手嗎?所以我們需要冷靜地、深入地分析這些問題。”
樊綱表示,房地產市場有些波動,在一定意義上是正常的,這也是洗牌、優勝劣汰的時候。市場經濟的某些職能正是在這個低谷時期發揮作用。但是,房地產市場如果長時間存在兩極分化、冰火兩重天的格局就是一個不正常現象了。
他提出,從供給關系來講,中國房地產市場如何從控制需求轉向控制供給?城鎮化戰略的調整是一個關鍵。值得注意的是,國家開始積極建設的“特色小鎮”,能否真正扭轉房地產市場的局面,還要看這些“特色小鎮”能夠創造多少就業。
以下是樊綱講話全文:
首先,針對現在在房地產流行的兩個似是而非的觀點,我講兩個問題,第一,說現在房地產價格飆升是因為貨幣流動性多了。一切價格上漲跟貨幣當然都有關系,貨幣是像水一樣的,有任何的縫隙它都會鉆過去,豬肉價格也是它,蔬菜價格也是它,房地產價格也是它,都是有貨幣的原因,貨幣是一般等價物。但是你僅僅批判一般等價物,解決不了你的問題,而且在某一個時點上,某些階段上,你的價格變化不一定就是因為貨幣增長。
這兩年的貨幣比前兩年增加得更少了,為什么房地產價格飆升了,前兩年為什么不飆升?說貨幣多了,貨幣怎么不到三四線城市,怎么都到一二線城市了?它現在不到豬肉那里了,怎么就到房地產來了?怎么去年炒股,現在不炒股了?貨幣政策現在基本是中性的,不能緊縮,也不能增加,但為什么就變成它的原因了?大家說現在老百姓手里錢多,老百姓手里錢多是因為貨幣增多了,還是他的收入增長了?
如果說房地產市場的需求增加是因為貸款特別寬松,這里面有貨幣政策的問題,但是好像最近這一年多來也沒有特別寬松,對二三線城市寬松一點,好像有一段時間對一二線城市有一點寬松,但是馬上又收了。現在是不是因為貨幣多了導致房地產價格上升?你去分析分析原因吧,這話如果再說下去,你刨根問底,自己去刨一刨。
第二個似是而非的觀點,很多房地產商說,房價高是因為地價高,現在的地價高于過去的房價。那我就問一個基本的問題,各位都是做企業的,這地價不是你拍出來的嗎?你要不預計未來的房子賣得比現在好,你為什么拿這個地?是因為我們現在的地再不拿,我們沒活干了?
所以作為專業人士,就不要再講這些外行的話,這聽了多年了,今年好像這個問題還特別嚴重,大家都抱怨地價太高了,你嫌高可以不要拍。對市場的分析,對市場的預期,很多不是老百姓市場,很多是因為我們內部在引導,引導房價漲上去。包括我聽媒體人的一些講話就是,高了就好,引導它往高了走。二三線城市現在有一個普遍說法,說房價高了才能去庫存,你要再把房價漲上去,你能把人留下嗎?可能會暫時解決一部分庫存問題,但是根本問題你能通過房價高去解決嗎?大家買了那個房子將來有人租嗎,有人接手嗎?所以我們需要冷靜地、深入地分析這些問題。
我個人很贊同關于房地產要有春夏秋冬這個概念,房地產有些波動,在一定意義上是正常的,這也是我們洗牌的時候,也是優勝劣汰的時候。
房地產火的時候沒有人干這些事,這跟其它行業不一樣,其它行業有庫存了,大家要去庫存,兼并重組、產業集中度提高。在經濟過熱的時候,這些事沒人做,都有碗飯吃,誰都不做這個事情,市場經濟的某些職能正是在這個低谷發揮作用。
我們的房地產現在還不算低谷,一二線是房地產的主體,現在這個主體已經進入了新的階段,當然現在逐步在平穩,其中有政策的作用。但是我們要從更深的一些層次上去思考這些問題,而不是停留在一些表面現象上。
今天我想講的主要問題就是,回想過去的一年,最大的一個房地產現象,就是兩極分化問題,一二線和三四線分化差距的問題。
這個話題過去也講了多年,是城鎮化戰略的偏差問題。到了這次出現兩極分化之后,我說我們到了再反思這個問題的時候。所謂城鎮化和城市化,你要摳字眼的話,沒有什么大的差別,都是農民要進城,但是在實際執行當中,在指導思想上,在政策落地上,這兩個是有差別的。
特別是我們多年的城鎮化的基本思路是限制大城市發展,鼓勵小城鎮發展,結果是大家還是往大城市走,大城市的規劃一再突破,剛做一個500萬人的,接著就有1000萬人了,深圳前兩年做一個800萬人的規劃,現在已經是2100萬人了,土地也受限制,公共產品也受限制,基礎設施建設做的規劃小而又小,結果就是大家都很擁擠,房價飆升。
另一端,在一些小城鎮,好的想法是我們到小城鎮發展產業,去創造就業,結果小城鎮沒這個功能,企業到哪兒去發展?它要根據各種條件。人往哪兒走?人是有理性選擇的,是趨利避害的,要找就業,要找收入,找比較好的收入的就業,小城市提供不了,結果小城市樓盤建成之日就是人口走光之時。
所以這個基本的問題是違背了城市化的基本規律,城市化在早期階段一定是人往大城市走,因為大城市提供聚集效應和規模效應,才能使更多的產業發展,更多的就業能夠提供,包括人的聚集帶來服務業的發展,人的聚集帶來了時尚產業,帶來了各種文化的發展,這是年輕人所需要的。
所以你說人往哪兒走,你就問問你的孩子,你還不用問城里的孩子,你問問農村讀過高中的孩子,他會留在小城鎮嗎?別說你去了,他都不去,這是城市化的規律。
大家說,現在發達國家有很多小城鎮,也有很多的發展。這些年發達國家其實也是特大城市的發展,他為什么有很多小城鎮,大家去看了都覺得很欣賞?西方的工業化跟我們的工業化進程有差別,西方在兩三百年的漫長的時間里面實現了工業化和城市化,在這個過程當中,這些勞動力也是到大城市去,但是二三十年之后,就開始有退休的人了,特別是在有社保以后,退休的人慢慢回到了老宅,去買個別墅,不必去到城市擁擠,回去追求鄉村生活,這時候他把社保,把高收入帶回了農村,帶回了小城鎮,這樣就把小城鎮和一些村落都發展起來。
從日本、韓國、中國這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發展來看,我們是后發國家,我們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在一兩代人的時間內實現了工業化進程,因此這個階段一定是大城市首先發展,小城市人口流失,要經過一代、兩代甚至三代人退休的時候,人口開始回流的時候,小城市的人口才會穩定下來。
因此,現在不是把小城鎮做大規模的時候,現在小城鎮的任務是保護好生態,保護好歷史,保護好那些老宅,保護好那個文化,我們為將來的人口回流打好基礎。現在有些退休的人開始想著回去修修自己那個老宅,這是未來的趨勢。
我們的城鎮化戰略,就是要發展小城市、發展小城鎮。據說提出小城鎮發展的費孝通先生,他在晚年的時候曾經對他的學生說,在這個階段小城鎮可能發展不起來,先提小城鎮可能是不對的。我們到今天還非要和城市化的規律對著干嗎?我們為什么不去順應這個規律,順應中國14億人口的大國會出現若干個幾千萬、上億的城市群、城市帶的思路發展?而不再搞這些優惠政策,去鼓勵那些小城市的發展,這是到了我們現在要反思的時候。
這個話題我在好幾年前就在咱們的論壇上提過,但是以前這個問題還沒顯現出來,今年應該說顯現出來了。現在不僅僅是一個政策問題,現在是要調整戰略的問題了,調整我們的指導思想。
現在的樓市冰火兩重天,這是一個突出的問題,這也進一步說明我們的房地產調控政策是有區域性的,不能一刀切,不能做一個宏觀的政策、一般性的政策,而是要落實到每個區域、每個地區,針對特殊問題要進行特殊的分析。但是在基本點上,我們的城市化發展戰略,發展大城市在現階段作為一個政策戰略的核心應該確立起來。
真正改善中國房地產市場,需要的是房產稅、農村土地流轉制度、城鎮化戰略調整通盤考慮、多措并舉。可中國的實際情況是,這些措施長時間無法推進、實施,房產稅、財產稅這一類的經濟調節機制到目前為止也仍未進入國務院議程。在這種情況下,一旦房地產市場上需求大漲,政府就只能采取限購這樣的行政手段來控制房地產市場。
從供給關系來講,中國房地產市場如何從控制需求轉向控制供給?城鎮化戰略的調整是一個關鍵。國家開始積極建設的“特色小鎮”,能否真正扭轉房地產市場的局面,還要看這些“特色小鎮”能夠創造多少就業。否則最后也未必能夠發展起來。
(原標題:樊綱問話地產商:地價太高為什么還要拿? 虧損了不要怪別人)